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人民银行日照市中心支行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16号提案的答复民革日照支部:

《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积极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八届二次(提案)第16号]提案收悉,非常感谢贵支部对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一直是金融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全市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信贷投放,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各区县、各部门落实<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实施方案》(日农组办[2008]2号)明确规定了金融部门“争取2年内农业贷款余额突破80亿元”、“争取2年内新增农业贷款12亿元”的工作目标任务,现已全部提前完成。2008年6月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已达80.02亿元。至2009年3月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87.5亿元,较年初增加4.8亿元,同比多增1.9亿元,较2007年末增加16.9亿元。

与全市贷款存量和增量相比,我市农业信贷投放规模偏小。3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23.6亿元,较年初新增90.6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仅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14%,新增占比仅5.3%。主要原因:一是我市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少,

信贷投放资金来源单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是农村信贷投放的主要主体。3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系统农业贷款余额86.2亿元,占全市农业贷款余额的98.5%,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73.2%,较年初增加4.6亿元,同比多增1.5亿元。尽管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不断增强,但远不能满足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支农信贷资金投放难度不断加大。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信贷风险防控意识逐步增强,为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普遍要求贷款人提供充分的抵押或担保。而在农村,自身房屋、土地不能抵押,且又缺乏其他有效资产作为抵押担保物,农民获得贷款难度较大。即使是“联保贷款”,受还款来源少、经济收入低等多种因素影响,贷款投放也呈现数额小、期限短的特点。三是农民组织化生产经营程度抵,不能有效提升融资能力

上述情况突出反映了当前金融支农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也是目前金融工作需要重点攻克的关键环节。从近年来金融工作实际情况看,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市政府及金融部门已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增加涉农信贷投放主体,拓宽涉农资金渠道。2008年4月份,日照市储蓄银行挂牌成立,信贷支农作用初步发挥,至今年3月末,农业贷款余额1.1亿元。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在东港、莒县成立了2家小额贷款公司。二是搭建涉农企业融资平台,推动银企合作。自2004年起,已先后组织开展了9届市、县级银企合作推介会,通过推介、对接,涉农企业项目共累计到位资金100余亿元。三是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为加大涉农信贷资金投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市农村信用社通过开展农村“三信”工程,简化农户贷

款程序。手持贷款证的农户,在授信额度内,可在信用社柜台随时办理贷款。至3月末,全市农户在信用社系统已累计办理贷款证16万个,授信额度高达90亿元,实际已办理贷款金额达63.8亿元。四是创新贷款方式。农村信用社已在经济条件好、信用程度高、班子能力强的乡镇或区域大力开办“大联保贷款”,在经济活跃、行业集中的乡镇或区域探索开办农村专业合作社贷款。市农发行探索开展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业务。截至目前,已发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1.5亿元,主要用于沭河上游(莒县段)治理工程建设以及莒县、五莲县中低产田改造、灌区渠道建设等项目


(未完,全文共20766字,当前显示14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