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莆田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转移调研报告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面对增收致富任务和人多田地少的现实,我市在严格执行中央、省市系列惠农政策的同时,并不满足于政策的直接实惠,深入展开了一场农村富余劳力向非农业发展、向非农村转移、向非农民转变持久战。2005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45578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33,较往年净增转移就业26446人,打工这个无资金投入、无环境污染的产业,使农村劳动力劳务收入近28亿元。从转移就业分布的区域看,县外省内转移就业112920人,占。转移省外就业103510人,占。从从事的行业看,主要从业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境外输出也有突破,仅仙游县就达万人。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全市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9754人次,其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14671人,社会力量组织17948人,政府其他部门组织37135人,培训后外出就业43036人。仙游县作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试点县,建立了强有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体系,2005年初,深入各乡镇(街道)、村(居)进行科学、系统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掌握了全县十八个乡镇(街道)共有劳动力资源万人,转移就业劳动力万人,县外以上异地就业万人,在外经商占。其中应届初、

高中和大中专毕业生2600多人;文化结构小学以下占、初中占、高中以上占21。

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增收的原因

1、各级政府重点关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突出抓清理拖欠工资维权工作,对农民工的服务和培训刚纳入重要日程,政策缺乏,投入不足。19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但由于农民工不在此服务之列,他们基本无法享受。政府用于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目前仅有“阳光工程”培训经费,地方配套的资金也有限,这对于解决40多万流动就业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培训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在农村基础薄弱。主要面对城市对象的服务和培训模式不适应大批农民工流动就业要求。目前,城市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已比较完善,而乡镇的就业服务工作却还十分薄弱。85%的农民外出务工是靠亲友获得信

息,而从公众信息渠道获得就业信息的却很少。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虽然开始对农民工免费服务,但岗位类型、服务模式又往往不适应农民工的需要。

3、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初次求职农民极易上当。一些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和一些未经批准擅自扩大经营范围、非法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信息咨询公司,利用农民工求职心切和缺乏辨别能力,以虚假信息骗取农民工钱财。这一情况不仅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挫伤了他们对职业介绍服务的信任。

4、培训项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脱节,不能满足就业需要。真正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往往收费很高,农民工难以承受;有些培训机构只追求参加人数,不关心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从全市培训情况看,虽然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人数增加很快,但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并没有明显改善,企业急需技术工人的突出矛盾并未缓解。

5、企业和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阻碍相关政策的

落实。尽管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少人思想中存在的对农民工的歧视观念还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各项涉及农民工的劳动法规的执行。


(未完,全文共19054字,当前显示13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