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意义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介

绍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宣传国家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推出一些资源节约先进典型,曝光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案例。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对能源及废物实行综合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利用生态学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人们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还是一种新的促进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一体化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用以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技术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

三是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保护法》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重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重要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资源消费结构,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得第三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一批重点节能、节水、轻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其中要着


(未完,全文共11159字,当前显示14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