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贫困县财政经济发展的思索

贫困山区县发展慢的主要特征是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规模小、财政收入基础弱。贫困山区之所以贫困,县域经济发展之所以缓慢,有其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的等诸方面相互交织的原因。笔者认为,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传统的农业发展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水平很低,是一个典型的小而全的传统农业,没有形成强大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规模小。全县没有形成大规模、外向型、带动强的龙头企业,主导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农业附加值不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比较短,绝大多数农产品都是以初级化农产品形式出售,通过农产品加工制造的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远远低于全省、全市和邻县的水平。农业的整体效益不高,发展空间日趋狭窄;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过份的依赖土地和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影响农民与产业对接、与市场经济接轨进程。

二是工业发展缺乏后劲,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贫困山区工业发展由于受地理、环境、资源、人才、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工业经济尤其是以财源型为主导的工业发展进展相当缓慢,并未对贫困县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县自改革开放后,县级工业企业也相继建立起若干家,但上缴利税超百万元的企业寥寥无几。就以**为例子,县*****股份有限公司,号称**财政的“半边天”,提供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一半多,全县财政形势基本上围绕化工转。其余的尽是些1

小打小闹、支离破碎的肢解企业,更谈不上中央、省级企业在此安家落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县原已建成的37家国有、集体企业,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停产破产,并导致大量资产闲臵。工业发展滞后,“造血”功能“瘫痪”,是贫困县难以摆脱贫困的根本原因。

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尖锐,一般支出难以保障,对上依赖性较强。滞后的经济发展,带来贫困县财政运行中十分艰难,尽管2006年**县财政收支运行是近年来形势最好的一年,但收支(总收入与总支出)比仍在1:10以上,一般预算收入提供的可用财力相当可怜,仅***多万元,支出运行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保障。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遗留问题较多,比如财政供养人口比例过高,事权与财权不协调形成的政府债务等,加大了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财政支出的方向主要是保政府运转、保人员工资,即使这样,国家及省制定的一些工资性津贴或补助难以到位,与经济发展快的县市相比,差距较大,并且公用部分形成的显性债务高达5000多万元,进一步增大了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的难度。

四是经济建设融资困难。经济发展中,资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劳动力资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一个县的gdp主要取决于资金投入的不断增长和资金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然而目前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县经济发展的瓶颈。财政扶持不够。目前,县财政可支配的财力极其有限,基本是吃饭财政,财政扶持搞建设实在是力不从心;银行贷款困难。由于**县多年积淀的企业不良贷

款比重高,信用等级降低因素的影响,企业向银行贷款渠道受阻;民间融资不畅。由于观念守旧,小富即安意识较浓,民间融资困难重重,从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来看,说明居民资金转换成资本的意愿和信心不足,闲臵的资金更多地流入银行;四是引进外资不多。**县属内陆地区,在招商引资上处于劣势,虽然下了不少功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现实需要和计划目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对全县经济建设资金缺口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


(未完,全文共21505字,当前显示14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