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问题(1)

第一篇:“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问题(1)十二五规划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关系

目前在我国,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科卫事业费,国防费及行政事业费等.转移性支出,又称为非生产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指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尽管也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政府付出了资金,但并无任何资源可得.在这里,不存在任何交换的问题.这些财政支出并不反映公共部门占用社会资源的要求,相反,转移只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公共部门只充当中介人的作用.转移性支出主要指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及政策性补贴支出以及国内外债务付息支出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但也要看到,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公众的热切期盼相比,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在全球经济增长趋于缓慢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如何在不增加宏观税负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如何对其规模、结构、方向进行科学规划。为此,本刊特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相关探讨。

“十二五”的主题和主线就是要贯彻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要把发展成果用在民生上。因此,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改善民生,调整结构,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调。这就意味着我们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导向是调结构、惠民生。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输入性通胀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住房、医疗和教育支出压力,日显沉重,社会矛盾和腐败不公问题突显等等,都警示着我们未来依然是任重道远。温总理在将“十二五”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下调至7%这样“偏低”的水平时指出,“十二五”的主题和主线就是要贯彻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把发展和所得到的成果用在民生上来。“我们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那样就会造成产能过剩,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不可持续。”这就意味着未来在经济总量增长趋缓,抑制通胀,不增加宏观税负的前提下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改善民生,调整结构,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调。这就意味着我们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导向:调结构,惠民生。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演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无所不包的国家财政,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结构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断得到调整,至今呈现出以下特点:

经济建设支出逐步下降,但比例仍然比较高。经济建设费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从1980年到2002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2003年到2006年在27%左右波动,从2007年到2009年有所上升。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独特国情。在体制转轨阶段,为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政府要保持一定的政策连贯性,这就造成了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所占的份额较大。同时,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结构也不合理,政府参与的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方面的支出不足。


(未完,全文共14949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