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XX村村务村情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xx村村务村情的调查报告为全面落实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将包村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2012年3月上旬,我就xx村近年的村级组织、村务公开、村级规划建设、文化历史、教育事业、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个体工商经营及当前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该村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包村工作思路、工作打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梳理。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北部,距县城9公里。地处xx国道和xx公路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96户,人口361人,耕地面积746亩,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合多种作物生长,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xx村历史悠久,据该村《孙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孙氏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繁衍生息。村民以孙姓居多,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解放前该村富户较多,名声较响,现村内巍然屹立的两栋阁楼式建筑就是当时一处富人家的居所。紧邻该村西南角有一处堌堆,占地面积六亩有余,其黑土层达五米之深,村民称之为“香葬堌堆”。该堌堆下面全是石棺,石棺放置方向各异,其数量达数十处。

据村内老人讲,当时人们为了防止棺内尸体过快腐烂和后人轻易盗墓,于是在埋葬石棺时,其表土全部用香油搅拌,后封棺培土,层层夯实,间次加高,累计五米有余,日积月累,堌堆土色由黄变褐,由褐变黑,且土质无比坚硬,不易风化。这就是“香葬堌堆”的来历。据村里的老人回忆,文革期间破“四旧”时,“香葬堌堆”被部分挖掘,当时发现石棺就有十余处,棺内均有精美的陶罐,土盆,古钱币等。开棺时墓主人肌肤均保存完好,面色红润,其身着精美服饰清晰可辨。至于墓主人的身份,以及为何这么多人集体葬在这里,便永远的成为后人心中的一个谜。据说这种墓葬方式全国罕见,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时,我便将该堌堆遗址进行了上报。

目前,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2名。支部班子职务健全,分工明确,切实落村级职责包保制。近年来,支部一班人在支部书记xx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各级文件指示精神,扑下身子,定准位置,全身心的带领全村群众奔康致富。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村级工作献言献策,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决策制,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候率先垂范,具体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去年5.12大地震后,为支持灾区重建,全体党员自发捐款。记得当时有位年过七旬的贫困老党员也到现场积极捐款,党员们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全体村民的心,全体村民纷纷前来捐款,于是不到一天的时间,全村累计捐款近千元,人均捐款近三十元。

由于该村位置优越,村东紧邻xx国道,村北紧靠xx线,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村庄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村支部一班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审时度势,积极探索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大胆实行老村搬迁改造、新村规划建设双轮驱动战略。聘请有关专家详细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建设。目前旧村搬迁近七十余户,搬迁人口已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新村规划建设成绩显著,沿路统一建设二层门面楼房加附属居住配房共计260余间,累计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不含附属建筑)。现新村规划区内有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小学一处,超市5处。


(未完,全文共14495字,当前显示13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