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唯有用制度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才能制约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通过制约权力和惩治滥用权力行为来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是监督和纪律的最主要功效。执纪监督的过程,就是规范行为的过程,就是纠偏补正的过程,就是侧重从加强事前、事中监督的角度,强化正面教育,预警在先,对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加以限制和规范,通过严格制度规范约束让其“不能为”。不敢为。执行纪律,案件查处要严,“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事后查处的角度,加强反面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违法违纪的危害,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理念,通过强化警示作用使其“不敢为”。

不想为。“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首先从思想教育这个基础抓起,要加强党的纪律入手,要以三个“绝不允许”为标线,提前筑牢官员拒腐防变防线,才能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只有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监督意识和纪律观念,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

促其“不想为”。

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朝这一目标迈出的关键和坚实的一步。只有不断强化“不能为”的制度建设、“不敢为”的惩戒警示和“不想为”的素质教育,努力把反腐倡廉的工作抓实做细,才能让反腐败工作更为持续深入,取得实效,确保实现干部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

第二篇:不想为不能为不作为座谈会“不想为不能为不作为”座谈会

调研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后,面对反腐败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有一些党员干部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策,形成了不想为、不能为、不作为的不良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和蔓延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背道而驰,是“四风”问题的另一“变种”,其危害不容小觑。如何全面治理不想为、不能为、不作为的懒散庸行为,使党员干部想为、能为、作为,是当前治理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主要工作和任务。针对以上三种问题的存在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看法:

一、三种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不想为”。自八项规定出台后,有的干部认为现在有人请吃饭喝酒也不能去了,公车也不能乱用了,发的福利也少了,觉得实在是没劲。于是该管的事情也不管了,该负的责也不想负了,于是没有了干事创业的热情。认为干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不影响自己位子的事情,不闻不问;遇事绕着走,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例如我县在对八个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部分项目责任领导对重点项目重视不够,存在畏难情绪和观望态度,导致工程建设进度较慢,甚至个别项目至今未开工,直接影响

到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整体推进;个别党员干部不积极主动下基层,不问计于民。有些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党员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感觉难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找到职业归属感,似乎除了当官,自身的人生价值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一些执行政策的工作人员对工作虚心假意,通过伪造申领手续、欺骗瞒报等手段,套取、骗取专项资金,造成国家专项资金流失。例如


(未完,全文共15700字,当前显示145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