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贵州省三穗县桐林镇农民脱贫致富的调查报告

路径分析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十六大报告也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目前全国仍有少部分的农户饮水困难,还有极少数农户居住危房或根本无房可住。一些贫困地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经济外向依存度低,县级财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县乡两级财政债务沉重,严重缺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缺乏自我发展机制,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我通过分析我的家乡桐林农民的贫困现状、制约因素及桐林镇如何选择脱贫致富的路径问题,希望能有助于我的家乡早日实现小康。

一、制约桐林镇农民脱贫致富路径的因素

(一)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劳动者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力、市场竞争力。而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教育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目前还尚有1.8亿文盲。根据对桐林镇人民文化程度调查发现农村文盲或半文盲劳动者比重占总数的60%,小学文化程度的为46.2%,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3.9%,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0.1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1.3%。由于桐林镇农民素质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二)桐林镇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目前阻碍桐林镇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和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落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这是一种根植于自然经济的思想观念,源自于中国社会长期的小农经济形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由于自然环境的封闭和经济的相对落后,这种小农经济的思想观念至今还顽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成为影响桐林镇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习惯于沿袭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对生活的要求比较低,更缺乏长远眼光,满足于“红薯包谷兜根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自给自足式的生存状态,自觉不自觉地排斥新生事物。二是目光短浅,消极悲观。部分干部群众思维比较狭隘,只看到贫穷落后和条件不利的一面,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认为自然条件太差,不可能有改变的希望,只好“认命”,终日无所用心,

怨天尤人。三是见事迟缓,求稳怕乱。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想求发展但又怕担风险,常常左右观望,疑虑重重,以至行动迟缓,错失发展良机。

2、机械僵化的计划经济观念。其主要表现是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习惯于被动地接受上级的计划和安排,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不能正确领会其精神实质,也不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地和他人的成功经验,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对市场经济知识和市场规律知之不多,不善于运用市场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工作职能和工作方法难以转变。

3、腐朽封建的官本位思想。过分崇拜和迷信行政权力,进机关、当干部成为桐林镇人的首要选择,不仅在职的机关干部一心想牢牢抱住“铁饭碗”,社会的择业取向也是想方设法挤进机关,争取编制,而不是投身市场自足创业谋求发展。个别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看重的是官位,追求的是仕途升迁,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基至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为个人和小集体谋私利的主意多,为地方和群众办实事的办法少。

(三)自然资源缺乏


(未完,全文共14545字,当前显示14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