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城镇化视域下河南发展农村能源产业可行性研究

作者:周建强孙为民李彦普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5期

摘要。能源短缺是河南的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河南省农村生物质资源和其利用方式研究发现河南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农村能源短缺主要是家庭农业生产方式限制了其开发利用。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或将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有利于农村能源的高效规模开发,也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正确途径。

第二篇: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区互动发展研究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区互动发展研究

2013年08月22日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10期作者:张红岩

产业集聚区及新型城镇化的涵义

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马歇尔在提出产业区概念的同时,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外部性导致的。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二是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三是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地理学家韦伯最早提了集聚经济的概念,并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时,首次使用集聚因素。此后,廖什(a•losch)、萨根特•佛罗伦斯(p•sargantflorence)对集聚经济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所谓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产业集聚区就是一个或者几个相关产业的企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形成的区域。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传统城镇化强调的是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尺度,而新型城镇化则强调一个“新”字,新型城镇化是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与区域内农村、农业协调发展,同时强调以人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城市和农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统一。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区互动发展现状

(一)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在思想认识和思想观念上不统一

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在处理产业集群和新型城镇化关系时,存在两种片面的认识。一种是重产业集聚轻城镇建设,把发展和加快工业促进产业集聚与推进城镇化隔离开来,这就会造成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的状态。另一种是重视城镇建设而缺少核心产业的支撑,其结果是有“城镇”而无“市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人口、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较差。

(二)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和城镇规划不科学

新型城镇化的规划不能以“镇”论“镇”,对于小城镇应运用现代化理念来科学系统地规划。如果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缺乏系统规划,其功能定位就不明确,最终结果就会导致城镇与城镇之间,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缺乏关联性。所以在城镇规划中,一是应该把中心镇、经济强镇、普通乡镇和中心村进行合理规划,梯度性、层级性相结合,否则就会导致城镇功能定位趋同,千“镇”一色,缺乏特色。二是要考虑产业规划和城镇规划的配套衔接。产业集群与城镇建设功能如果互补性差,就会造成城镇建设特色不明显、产业集群优势强、镇城形象不佳、品位不高等问题。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集聚区建设在服务、政策体系上不配套

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就要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就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消除传统的制度障碍,这就要求土地、资金、资源等要素配置和税收、信贷工作涉及土地流转、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相配套,但是现实情况是一些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部门在这些方面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政策导向不明确。

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践经验


(未完,全文共18629字,当前显示14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