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甘肃区域分析

、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发展条件包括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两个方面,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分析这些条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甘肃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二级阶梯上。是山地形高原地貌。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

(2)气候特征。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关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年平均降水量300mm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mm之间,主要降水集中在6-9月。甘肃省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加。

(3)自然资源:

a.土地资源。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农用地3.81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地2.87亿亩。人均占有土地26.3亩,人均占有耕地2.71亩,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

b.水利资源。甘肃省的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河流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潜,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但总体处于缺水状况。

c.矿产资源。甘肃省是矿产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截止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74%。

2.社会经济背景条件

2008年,甘肃实现gdp3176.1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110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14亿元,同比增长18.82%。完成出口总值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7%。总人口数2628万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69.41元,同比增长9.56%。甘肃目前还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向中期推进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40%左右。甘肃是西北重要的科技和人才基地,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与发达省区还有一定距离,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可从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1)社会状况:a.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中等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促进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b.文化事业: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文物遗迹较为完善;秦安大地湾遗址、武威铜奔马等一系列名胜古迹极大促进了甘肃的旅游业发展。发行量亚洲第一的《读者》杂志;多次获奖的舞剧《丝路花雨》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荣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舞剧《大梦敦煌》等都代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c.卫生事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断加强,全国唯一的重离子肿瘤治疗落户于兰州,并拥有佛慈制药,奇正藏药等一批知名医药企业。d.体育事业甘肃体育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竞技体育方面在全国保持较高水平。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00多万人增加到1000万人,达到全省总人口的38.4%。


(未完,全文共13574字,当前显示141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