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情注山乡一心为民

——记州委派驻元阳上新城乡瓦灰城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罗静罗静,一位文文静静的年轻姑娘,自她来到元阳上新城乡瓦灰城村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后,心为民想,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以她朴实的情感,踏实的作风,执著的追求,满腔热情地一心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改变山乡,百姓脱贫,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受到人民群众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为了解情况,掌握实情,她深入村寨搞调研

2009年2月,罗静作为州委村建工作队,从州交通局来到元阳县上新城乡瓦灰城村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老百姓看她年纪轻轻,细皮嫩肉,向她投来了不信任的目光,有的还背后悄悄议论:“这么年轻的姑娘,她能干什么呀。她吃得了苦吗。来抵个数罢了。”她听到了,也看到了,可她不想用嘴辩解,只想用行动证明。于是,她沉下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深入村寨,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一家家访贫问苦,问寒问暖。她不辞辛苦,连续走访了9个村民小组、100家农户、20户党员。看她平易近人,待人真诚,谦虚好学,年轻有为,办事干练,工作扎实,能吃苦,不嫌脏,很快就改变了百姓对她的看法,赢得了百姓对她的信任。很多老百姓有什么难事,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跟她说。许多村民小组长也愿意跟她交心谈心,有什么事也喜欢来跟她说说,听听她的的意见。她立足驻村特点,帮助搞好村庄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为驻村当参谋、出点子。制定完

1善了驻村新农村建设5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内容涵盖抓好春耕生产、农业丰收,农村发展;以及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和以核桃为主种植业。

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她基本掌握了村情民意,知道了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盼望什么。她决定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切实开展工作,实行重点突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驻村实际,她还以翔实资料撰写了3篇调研文章,为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她奔走呼号搞宣传对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罗静来说,她深深地知道,边疆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并不仅仅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落后,更主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落后和科学文化的落后。要想尽快脱贫致富,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首先思想要解放,观念更新。所以,无论她走到哪里,就宣传到那里,不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传达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会议精神,还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村风民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实例宣讲文化知识、科技成果在农业、农村的重要性。针对农村里存在“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放、粪土乱堆、禽畜乱跑”等现象,她带领开展专项整治。并利用晚上和中午的时间走访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家庭卫生习惯,不“乱搭乱建、乱丢乱扔、乱堆乱放”,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鼓励群众移风易

2俗,树立与时代发展相符的新思想、新观念,更加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她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召开群众会议和讲故事等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先后召开各种宣传会议20余次,座谈会12次,报送工作信息23篇。

三、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她积极参与调解纠纷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罗静深知,要发展就必须稳定,要和谐就必须团结。可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矛盾纠纷往往难以避免。为搞好各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和睦相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她积极协助驻地镇党委、政府排查隐患,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促进各民族团结,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一年来,她利用自己熟悉民风民俗的优势和自己也是少数民族的身份,充分发挥“调解员”作用,共参与调解各类纠纷10起,促进了边疆民族团结,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未完,全文共10297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