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一九八四

看完了,冯小刚新拍的《甲午大海战》,依稀记得电影结尾李鸿章的痛哭流涕,还用那一句无奈的呐喊:“千古骂名呀。,”作为后辈人,我愿意相信自李鸿章以下所有奋战在前线的战士都是英雄,值得所有人尊重,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这些胸怀报国志的海外留学生散下的热血,依然流淌在国人的心中,在此,我不想也不愿再去颂扬他们,我只想去思考一下中国为什会败的一塌糊涂。近代中国为何会是屈辱史。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确切的反映了那个屈辱的时代,特别是对日本人的诠释相当深刻和到位,当慈禧太后忙着万寿庆典、穷奢极欲时,日本明治天皇却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苦心经营联合舰队,日本国民无论男女老少无不忠勇奋发,以战胜清国为己任,军国主义的理念深入日本社会的骨髓,一个原本正常的日本人,在面对中国时,都变成了残忍狠毒的凶手。中日甲午战争的胜负虽有偶然,却又是必然、、、、、、那中国为什么会败呢。是准备不足。战略原因。装备落后。还是清廷的贪污腐败。不,这些都只是表面原因,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本身带有的弊病,狂妄自大到自以为天朝物产丰富以致闭关锁国,而多年的闭关锁国又把这些本身带有的弊病放大化,大到清廷内部的政治腐败,小到老百姓愚昧无知,不对,应该说当时他们都是愚昧无知的,官员腐败、贪图享乐、整日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还有可恨的慈禧太后,尽然可笑到拿打仗的钱筹办自己所谓的六十大寿,,,从上到下,贪污享乐仿佛成了一种时尚,本该用来打仗的费用,被一级一级的剥削,然后拿剩下的钱去买外国人弃之不用的哑蛋,黄海海战时,有多少本该爆炸的炮弹成了刺痛这些战士内心的利器,而得意的只有日本人,试想一下,假如那些炮弹全都炸响的话,战争格局会不会有所转变。我相信会的,因为洋务运动却是办了不少实事,一批海战人才,一艘艘坚固的舰艇,再加上军人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强大的后盾(相对于日本的后勤补给),没有任何失败的原因。可惜历史不允许有如果,中国是败了,败的一塌糊涂,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难以启齿的割地赔款,从此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化社会。

除了闭关锁国所造成的科技文化的落后,以及政治的腐败外,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只会委屈求全,只愿求的一时的安乐,为了安乐,放弃一些东西也是无所谓的,而这就衍生了一种投降意识,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但是,既然已经说道这个层次,我想展开来谈谈我的看法。

纵观整场战争,清廷上下投降之风无处不在,从朝鲜半岛的不战而退,到辽东的望敌而逃,再到黄海的消极避战,无不存在投降主义,无不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战争之前,中日实力相当,战事临头,李鸿章极力夸张敌人力量,而把他自己经营几十年的北洋水师说的不堪一击。他说,日本的兵舰新,行驰速度比中国船快得多,日本陆军枪炮也比中国的“精而且多”,所以中国必不能战胜日本。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之前,李鸿章不仅不积极备战,反寄希望于欧美列强的调停,驻日的俄、英、美、法、德、意等国公使虚与应付,游说日本撤军,造成中国贻误战机。

甲午中国战败、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中日两国最终走向了反面,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反复深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愿历史不再重演,或者,反过来重演一次吧。


(未完,全文共18181字,当前显示13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