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科学工作者庆祝新中国60周倪征文大全

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政府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首先在农村开办初级小学,让农村的孩子都能就近上学。

学校很快成立了,校舍是政府没收的地主的大宅院,青砖瓦屋,很是宽阔。教师是从城里抽

调的文化人到农村支教,课桌是长条木板支在土坯砌成的墩座上,小板凳由学生自己从家带来。就是这样的教室,很快传出了孩子朗朗的读书声。村上的老人亲历此景,无不“啧啧”感叹,连想到土改分田便深情地说:“国民党办不到的事共产党能办到。”

凡是能上学的孩子都动员入校学习,年龄从

七、八岁到十

五、六岁都有,在一起混合编班,因为都是从零开始。从此开始了乡村的普及初小教育。六十年代,普及了高小教育,到七十年代又完成了普及了初中教育,办学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

爱生如子是那个时代教师风范的真实写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从郑州来乡村支教的袁德秀的老师。她大概二十

三、四岁,穿银灰色列宁服,气质高雅,身材高挑,漂亮的脸盘,谦和的态度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深深爱戴。村上的老奶奶见到她就像对待亲闺女似的问这问那,往往拉着她的手说,这是毛主席从大地方派来的先生,常常说得她低着头含羞微微地笑着。

那时候,教师教课好象没有明确分工,袁德秀老师既教国语又教算术,还教学生唱歌。每当上音乐课时,她的甜美声音就会伴着清风飘荡在校园的上空。

邻居家有个小妹妹,冬天洗脸怕冷,只把颧骨处小面积洗洗,剩余的部分积着黑色的污垢。有一天,袁老师把那个小妹妹带到办公室,用自己的毛巾蘸着热水轻轻地一点一点地把小妹妹的脸颊和颈部擦洗得干干净净,还抹上自己的香脂膏。然后又为她梳理蓬乱的头发并系上一根红头绳。我和小同伴看到此情此景,无不对袁老师的行为感到无比的崇敬,同时对那小妹妹受到如此宠爱感到由衷的羡慕。洗完梳完,袁老师还抚摸着小妹妹的头说了几句,好象是交待注意个人卫生之类的话。

放学了,邻居家那个小妹妹一蹦一跳地回家了,妈妈看到后自然是一番惊喜,等孩子说明情况后,妈妈除对爱生如子的袁老师表示崇敬外,更多的是对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感到愧疚,那是因为孩子太多了。

此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人们无不盛赞袁老师的爱生如子的行为。邻居家那个大婶更是逢人便夸袁老师的师德。

后来我从那个乡村初小考上了镇上的高小,两年后又考上县城初中、高中并考入北京的一所高校,成为八十年代之前,从那个乡村小学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听说八十年代以后从那个乡村学校又陆续走出几个农民的子女进入大学,有的还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秋风一次又一次吹红了豫南家乡的高梁地,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也不情愿地加入了老年人队伍。每当回忆往事,小时候的事还历历在目,眼前总是浮现校园升国旗,唱国歌的情景和启蒙恩师的绰绰身影。袁老师要是健在,她应该是八十多岁的高龄老人了。在此祝我们的共和国繁荣昌盛。祝愿老师幸福、安康、长寿。

第二篇。文秘工作者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算起来,我比共和国正好少10岁。也就是说,1959年共和国10岁时,我出生了,刚出生的婴儿,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稍大一点,我上了半日制小学,记事也就开始多起来了。那时,不仅认识了国旗、会写“毛主席”,会唱《东方红》、会唱《国歌》,而且至今记忆最深的流行语就是“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


(未完,全文共6291字,当前显示13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