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进三同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三进三同”(党员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是重庆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率先在全国推出的党员干部的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笔者认为,“三进三同”活动彰显出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凸显出人民群众主体价值取向,开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形式,使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因而彰显出它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三进三同”活动彰显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新时期,国情、世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群众路线的内涵和外延也必将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三进三同”活动以创新的内容和手段,掀起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高潮。它选择的对象是广大农村最落后最偏远的山村、最窘迫最困难的农户。以一名普通“农民”的身份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农村为课堂,以农民为老师,学习生活、认识农民、感受真情。这种密切、真切联系群众的做法,扭转了党员干部有时坐在车里“察”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会议室里“搞”调研,宾馆里面“听”汇报的不实作风,真正做到了体察民情、耳闻民声、心会民意,力所能及地解决当地农民群众关心的一些具体问题。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将党员干部当成自家人、知心人、领路人。

(二)“三进三同”活动凸显人民群众主体价值取向。在“三进三同”活动中,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到贫困农村地区调查走访,下到田间地头“解剖麻雀”,亲历农村面貌的巨变,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正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才促进了农村的大发展、大变化。也正是这种“沉下去”的社会实践,才使党员干部深刻地意识到当前的农村发展、农民致富,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深刻地感知老百姓的所盼、所愿、所忧、所思,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为根本,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关键是要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切实体现了这一要求,他们深入村组、院坝,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积极协调、联系村、社、农户,发展可行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出行、上学、治病、就业、饮水等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访贫问苦、尽心厚重、帮扶山区、人民永记”,这是村民送给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的锦旗,也是最高的奖赏和荣誉。

(三)“三进三同”活动开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形式。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三进三同”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住在农家、吃在农家、劳动在农家,在农村基层村、社、农户这架“显微镜”上一摆,其自身的不足之处就会暴露出来。对照农村基层干部的劳苦工作和生活环境,大家深感反差强烈,对养尊处优进行真切反省,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告诫自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坚持,而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更需要坚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党员干部增强了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追求奢侈之风的自觉性,提醒自己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一形式摒弃了空洞的说教,倡导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实现了知情意行统一,无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创新。

在“三进三同”活动中,一位老百姓说:“你们到农村来,不需要做什么,只要来看看我们,陪我们拉拉家常、说说话,我们就很开心了。”一句看似简单、质朴的话语,却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既感到温馨,又令我心酸。引发了我四点思考:


(未完,全文共12847字,当前显示14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