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应对群体性事件新考验

过去多年,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因素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部分复员退伍军人和企业军转干部上访等方面。而过去一年的动向则显示,工资福利待遇、医患纠纷、就业问题、环境污染、安全事故、民间纠纷、集资事故等新因素也密集地引发群体性事件。在新问题出现的同时,许多老问题也并未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化解,新老问题交织并存。

与诱发因素新增相应的是参与群体扩大。除失地农民、下岗职工、部分退役人员等“老人”外,出租车司机、中小学老师、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等“新人”也越来越多地参与群体性事件。在有的重大事件中,更是跨阶层的多类人群同时参与其中。如湖北石首事件,“围观群众”有数千人,最多时超万人。另外还有不少事件显示出跨地域联合的迹象。

更值得警惕的是,群体性事件不仅规模呈扩大之势,极端方式也增多。在情绪的对立与“示范效应”的带动下,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阻塞交通等对抗行为在近年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打砸抢烧,伤害干部、警察和无辜群众等暴力活动数量也处于上升通道。

另外一个新动向同时也是前述动向增加原因之一,即策划方式升级,大多群体性事件的发起者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进行联络组织。这一方式具有煽动面广、组织号召力强、事前征兆不明显、无直接利益关系群众易被卷入、聚集快速等特点。

这些新迹象,需要各级党政部门郑重、慎重以对。除落实各方已总结出的“及时、公开、透明、公正、依法”等有效的处置原则外,还须对症下药,针对新情况提出化解之策。

但事后处置仍属治标。更为根本的是要尽量消除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根源。以上种种“新”事件,除少数特殊、极端情况外,大多仍为民生问题引发,根子仍在老百姓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上,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地方有不同反映。这些问题,有些是发展当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不合时宜的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有些则是可以避免、理应避免的问题,如纯属违法违规的情况,再如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更须痛下决心切实纠正。

第二篇:“网络群体性事件”考验中国“网络群体性事件”考验中国

“石首事件”是中国网络力量从虚拟走向现实的一次典型,“从说到做”的转变令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方辉发自北京一个青年的非正常死亡,让今年6月的湖北省石首市如同去年同期的贵州小城瓮安县一样,突兀地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中国群体性事件的中心。

但不同的是,当年瓮安县政府于谣言中迅速澄清事件真相,有效阻止了事态发展;而石首市政府超过20个小时的话语“缺失”,让流言通过网络加速了事态的恶化。新加坡《联合早报》为此评价道:在总人数估计已突破3亿网民的中国,网民们交换信息、发表意见,已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而在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力量的现实化正让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虚拟力量的现实化

“石首事件”事发于半个月前。除了事件本身的发展引人注目外,网民的卷入也成了耐人寻味的看点。在事态向“群体性事件”演变的同时,汇集了千万民众的网络也开始对此事件跟进报道。

有网友在论坛中贴出现场图片,还有网友通过群广为转载,让“石首事件”的发展变化犹如现场直播。同日,与涂远高之死相关的种种传闻也开始在网络流传,如官员参股、贩毒、残害员工等各种说法不断出现,令事件真相扑朔迷离。

《联合早报》记者称,这是中国的网络力量从虚拟走向现实的一次典型,“从说到做”的转变令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


(未完,全文共11623字,当前显示140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