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调研报告----李厚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以近年为例,在全国范围

内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就有近10起,其中以贵州瓮安“6·28”事件、新疆“7·5”事件和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影响最大。这些群体事件的发生,无一列外造成政府和群众的双输局面。既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也对部分群众造成永久性创伤,而这种创伤既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而这对和谐社会构建以及民主法治进程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它具有很强的负面标本意义。因此有必要厘清这些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唯其如此,才能正本清源,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表层治疗。

一、群体性事件是什么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

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

件。

总体上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

会结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我国群体性事件次数和参与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参与人员常常达到了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参与的事件在全国也已屡见不鲜。群体性事件涉及行业越来越多,主体成分也呈多元化。

范围已遍及各个省(区)、市、县,涉及城市、农村、企业、

机关、学校等众多行业和领域。过去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多是农民、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人群,现在则是在职和下岗职工、农民、个

体业主、复转军人、教师、学生、技术人员、干部等各阶层人员。

而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更是涉及方方面面。既有一般性问

题,也有特殊性问题;既有经济领域问题,也有社会领域问题;既有历史累积的问题,也有现实中新产生的问题;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影响。这些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稳定形势的复杂性,加大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难度。

我国未来面临的五大问题,都可能成为群体性事件的触发

点。第一是社会贫富差距过大,这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出现了背离;第二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中,会引发不安和动荡,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第三是腐败,腐败永远是人们对政府意见最大的地

方;第四是就业问题;第五是社会信任感的丧失,这种不信任充斥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各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而这恰恰是一个国家的软价值,信任感缺失,足以给社会稳定造成威胁。从性质上来说,当前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绝大多数都是对权利和权益的诉求,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由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并不是要推翻国家政权和现行社会制度。

二、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特征、发展趋势及表现方式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特征与趋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近期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诉求明显朝向抽象的不满情绪发展,可能会上升到更高层面的价值观追求,由此可能演变为价值观冲突。其次,网络传播使事件的影响加大并吸引更多参与者,各利益群体的不满情绪有蔓延和结合的趋势,若引起不同阶层和政治群体参与,那么事件性质不排除发生根本变化的可能。

新特点。将发泄不满的目标指向了政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采取过激行为。群体性事件所形成的负面示范效应以及社会浮躁心理再扩散;利益受损群体的消极情绪极容易加剧;选择非理性手段表达诉求。

特征。主要表现为维权与社会泄愤的双重特征。群体性参与、突发性加快、利益性增多、关联性互动、仿效性增强、对抗性(暴力性、破坏性)升级、危害性极大、反复性递增。


(未完,全文共18930字,当前显示14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