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

2010年6月24日-25日,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按照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民生工作,决定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在解决重庆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1.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住房是当前头等民生大事。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实现城镇住房“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三年建成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加上近几年旧城区改造中的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等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安置房,力争解决占城镇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所有公租房必须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房屋环境和质量不低于普通商品房。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只要有稳定收入,都可申请租住;租金一律控制在同类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租金的60%以内。促进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群众自住性购房,抑制投机性炒房和豪宅,综合运用规划约束、土地供给、信贷税收等手段,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2.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以深化林权改革为动力,念好“山”字经,支持“两翼”农户发展林果、林下养殖、林业种植、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政府筹资100亿元投入万元增收工程,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引导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种苗,派1万名农技人员下乡从事技术服务,建成10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和1000个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力争“两翼”农林总产值达1000亿元,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收入由1.5万元增加到2.5万元以上。“两翼”以外区县要结合自身特点推进农户增收。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成1500个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民新村”,改造农村危旧房30万户,新建巴渝新居15万户。打造100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新建和改造集镇自来水厂300座,解决6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给予31个远郊区县城每年3000万元专项支持,加快配齐学校、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商业街等“几大件”,全部具备区域性小中心功能。率先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对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30%的农村人口进行动态扶贫开发。完成1000个村整村脱贫,易地搬迁38万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

3.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打造西部最优的人居环境。大搞荒山绿化,推进城市增绿,营造良好生态,新增造林1200万亩;新增城市绿地632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5%、70%以上,让市民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全面完成主城区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今明两年综合整治老旧居住区1.2亿平方米,改造主城干道31条,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特色风貌街区。严格控制城市建筑密度、高度,新建一批大中型广场、公园和文化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着力解决如厕难、过街难、停车难问题。新增轨道交通营运里程120公里,完善换乘系统和公交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便捷性。


(未完,全文共18389字,当前显示14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