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逐渐增多,群体性事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如何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体性事件是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矛盾的综合反映。既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又有部门与地方、个人与集体、个人与部门之间等不合谐因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利益冲突。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由于征用土地赔偿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城建拆迁涉及集体或个体利益,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改制造成职工工资拖欠或人员下岗分流等诸多经济问题妨碍了部分群体的利益造成阻碍施工、聚集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如永清县一小在××××年5月份由于改制,造成××多名教师到××政府上访。

(二)社会管理弱化。在农村由于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力量簿弱,使一些矛盾或问题原本可以在基层解决而未能及时调处使小事拖大。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和部门领导政治责任心差,工作不负责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麻木不仁,甚至对群众长期反映的严重问题也不认真对待,推诿、扯皮,以保护所谓有工作能力的干部、能人为由搪塞反映问题的群众,使群众失去了对基层干部的信任,或感到忍无可忍而导致群体性事件。

(三)干群矛盾激化。一些基层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不讲政策,违法行政加之自身存在的不廉洁问题,造成在群众中威信不高,一旦遇到矛盾极易酿成群众性事件。

(四)执法方法简单粗暴。一些行政执法机关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在执法或行使职权过程中方法简单精暴引起群众对抗心理,也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例如××××年11月上旬,××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在制止××××部分村民在××城内公路街道上晾晒粮食过程中,由于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引起部分群众不满而发生冲突,次日发生××多名村民围堵综合执法局事件,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五)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社会矛盾达到个人目的。有些不法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种种目的,往往利用社会矛盾上访滋事。例如在农村有的人为了搞垮现任村干部达到个人上台掌权的目的,往往打着反腐败的旗号,极力搜集所谓现任村干部不廉洁的证据或抓住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枝节问题罗列材料,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组织群众上访滋事,干扰政府的正常工作。

(六)法规、政策在制定上的不完善。例如,过去的基金会问题,××*职教中心××*年度就因毕业学生分配问题引起群体性事件。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二、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群体性事件虽然有不可预测性及突发性特点。但其发生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在重要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一些苗头性的问题极易引起群体性事件,一些带有敏感性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处理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有一个酝酿演化的过程,对待此类事件,要牢固树立信息为先、积极预防的思想,努力把其消化在酝酿之时和萌芽状态。

(一)制定预案,明确分工,建立快速映机制。公安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实战能力,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预案,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工作机制,提高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一旦事件发生能控制得住、应付得了,防止束手无策。预案应具备可操作性,一般应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领导、任务分工、警力调配、处置措施和纪律要求等。为了使预案更具有权威性,可提请本级党委、政府批准转发,这样便于党委、政府实行统一领导,也便于相关部门配合行动。


(未完,全文共15220字,当前显示14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