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玉文化发展历程

翡翠是玉文化的一种代表: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我们的祖先认为玉是一种充满魅力的美石,和大自然、宇宙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因美而敬,因爱而惧。当先民们把那些色泽晶莹的美石,经过耐心细致的打磨,制成带有一定意味的形状用于各种用途,说明了人类独具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意味着人们思想中的信仰、寄托和审美。一件玉器或饰物,表达了最原始的审美意识,最早的信念和虔诚,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意,发生着新的作用。经过历史岁月的浸染,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玉文化。

翡翠是山川大地之精华,玉文化是民族智慧与山川大地精华完美结合的产物。翡翠文化,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而来,是玉文化高层次的发展。它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宗教、政治、经济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对翡翠这种玉石的不断认识和发展过程中,翡翠把中国传统玉文化推向顶峰。翡翠的绿色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个性,那就是和平、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翡翠的绿色又是大自然的主色调,代表着年轻、旺盛及向上,热爱生命,很好地表现中华民族的勤劳,勇往直前的精神;翡翠的绿是那样神秘深邃,含蓄端庄,纯洁柔和,它代表着一种向往,一种自然之边,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美学。翡翠以绿为主,各色相容,合而不同,代表着我国众多民族的团结,可以说玉是华夏之魂,翡翠是中华之瑰宝。

我们远古以来就有一个神秘而美丽的神话传说—女娲补天。我们知道女娲补天用的是五彩石,为什么用五彩石而不是一块随便的石头呢。我们从神话中可以看出人类的主观意识也是一种美学的追求。

早期的玉器和现代的玉器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早期认为美石为玉,也就是我们从物质上获得精神上的一种满足。

古人用“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来形容人的精神高洁;形容男人英俊潇洒用“玉树临风”;形容女人的则更多,如“冰清玉洁”、“婷婷玉立”、“如花似玉”„„

其实玉器的发展在全世界各地也都有出现,古玛雅人玉面具的制作与中国的红山文化时期接近,但随玛雅人的消亡玉器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新西兰毛利人1

制玉始终停留在装饰品的层次,而中国的玉文化延续8000年的历史从未间断。

一、神玉文化:

1、新石器时代:玉文化的产生过程—玉和石头的分离

(1)红山文化:大约公元前4000-6000年,位于内蒙赤峰一带。主要代表产品有:c形龙(华夏银行的logo)、玉猪龙、鸟类等动物造形图案。

(2)良渚文化:大约公元前4000年,位于浙江良渚一带。主要代表产品有:玉璧、玉琮等。

2、夏代。夏代出土的玉器不多,代表产品七孔刀。

3、商代:商代妇好墓中出土750多件玉器,其中500多件是佩玉。其主要功能有:祭祀、礼仪、佩饰、陈设、生产、殉葬等。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玉人体现出当时奴隶社会严格的地位分级,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和身份的关注;还有一件黑背白腿俏雕的甲鱼,打破了俏色巧雕始于明清时代的说法。

二、礼玉文化:政治统治神秘化

西周。从西周开始,玉器被规定佩戴。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又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立体雕的产品,如玉马。此时还出现了组佩,佩戴胸前随人的移动发出清脆有节奏的声音,主要用于限制自己的行动和仪表并追求视觉和听觉美。

三、德玉文化:

东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孔子的出现带来了他的思想给中国人或者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定的行为准则。孔子关于玉有德的学说奠定了玉的后来的理论基础,成为了玉器发展的一个精神支柱。也因为孔子认为玉有德,而使玉得到发扬光大。


(未完,全文共24233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