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枫木桥枫木村山地综合开发的调查报告

学号:0943004403326姓名:易明

一、枫木村的基本情况

枫木村地处宁乡西南部,毗邻灰汤,距长沙90km、县城50km,辖9个村民小组,955户,3358人,党员87人,总面积9.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656.8亩,山林地7100亩,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多年来,农民一直依靠种田养猪过日子,山林很少进行开发,农村经济困难,农民增收缓慢。

多年来,农民一直依靠“田里插禾,栏里喂猪,厩里养鸡”过日子,增收十分缓慢,至2006年,该村集体经济负债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700元。

二、枫木村山地开发的背景

(一)有自然条件。枫木村人多田少,山林地面积较多,且多为丘岗山地,人均拥有2.15亩,户均达到7.45亩,有利于山林地的适度规模开发。

(二)有开发经验。枫木村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山地开发尝试,发展黄花梨等水果2000亩,其“月白山地开发模式”曾得到上级领导和多家媒体关注。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和品种落后的双重制约,导致枫木村山地开发成效并不显著,但是也积累了丰富的山地开发经验,为进行适度规模的山地综合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有群众基础。面对成片的山林地,“空守宝山,未得金砖”是枫木村人民长期的困扰和遗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认命、不服输的枫木村人民曾多次向乡党委、政府打报告请求大规模开展山地综合开发,一些村民也陆续自发开始了小规模的山林地开发尝试,小水果庭院经济逐渐成为部分农户增收的途径,枫木村逐渐发展成为小有名气的“水果村”。

(四)有效益驱动。山林分山到户后,由于受资金、技术、劳力、信息等因素限制,一家一户小打小闹分散经营比较效益低,加之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农产品市场不稳等原因,农民增收缓慢或收入下降,不少农户甚至撂荒而外出打工。在此情况下,对山地进行综合开发,打破分散经营,形成“一村一品”,追求效益最大化成为了首要选择。

三、枫木村山地开发的实践

(一)因地制宜,找准山地开发切入点

按照立足村情,适树则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枫木村确定了“山上栽树,田里种烟,山下办厂”的山地立体综合开发规划。

1、山上栽树。一方面借助市建设扶贫的契机,组建水果专业合作社,以奖代补,三年时间品改黄花梨500亩,扩面1100亩。另一方面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公司运作的模式,引进上海淳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片开发油茶林基地1000亩。

2、田里种烟一是契合全乡烟叶生产要求,强势推动烟叶生产的发展,2009年全村种植优质烤烟510亩二是引进长沙市雪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引导建立了千亩优质糯稻生产基地

3、山下办厂。枫木村按照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先后引进雪皇粮油有限公司、环宇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村,其中雪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80万元,建成米粉生产线,利用该村农民种植的穤稻原料,日生产米粉100吨,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去年成为授牌的长沙市农业龙头企业。环宇木业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利用本地木竹原材料生产建筑模板,年产值500多万元。兴旺瓦厂、好味熟食厂、丽枫针织厂等企业跟之入驻该村,全村固定投资达千万元,年产值过亿元,安置富余劳力400多人。

(二)创新机制,完善山地开发途径


(未完,全文共5764字,当前显示13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