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溪柄镇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项目

2.项目实施单位:福安市溪柄镇政府

3.项目负责人:陈文卿、陈志韬、陈光铃

4.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宁德市农科所、宁德市老科协、市拔尖人才协会

5.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建设绿竹丰产示范片4000亩、引进推广绿竹新品种10个以上,并建立绿竹品种园;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立21个村级联动服务站;年培训农民2000人次;推广农业新技术5项。

二、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溪柄镇是福安市的农业大镇,溪柄镇党委、1

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特别是新一届党委政提出了“1234”的农业发展战略即:一个面向(市场),二个深化(加工、流通),三个改善(改造品种、改良品质、改进技术),四个壮大(水果、绿竹、茶业、禽畜等四大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这一重点,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使我镇农业与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镇农业目前还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还不是很高;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是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还未形成;四是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目的,大力实施科技示范战略,促进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推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加快我镇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溪柄镇位于福安东南部,东毗松罗、南连赛岐、西接坂中、北依城阳,方圆128.4平方公里,山地12.6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0万亩),耕地1.9万亩。全镇下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和1个镇办林场,共有人口3.5万人。溪柄镇是闽东的老区名镇、农业重镇和科技新镇,是宁德市农科所、宁德市农业科技园区、福安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驻地,2006年被宁德市老科协列为工作联系点。

我镇具备良好的科技基础,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4名,助理农艺师17名,有3个农业主导产业专业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600多名会员,有农民技术学校1所,2个科技活动中心,建立了46名农技人员参加的科技术服务团。我镇是农业示范乡镇,农业有较好基础,目前以葡萄为主的水果、茶叶、绿竹、畜禽养殖已成为我镇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现有葡萄面积8000亩,茶叶面积13000亩,绿竹面积8000亩,禽(主要是麻鸭)年存栏2万羽,畜(主要是生猪)年存栏3万头。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一)以绿竹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未完,全文共18224字,当前显示14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