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讨论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实质上反映了我国现实状况的历史性变革,因而有必要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变化集中在:从“落后”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从“社会生产”转变为“发展”,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从这些关键词的转变,可以基本反映出新旧表述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也可以反映出新表述的时代特色和全球眼光。

第一,有必要强调的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旧表述之间存在着理论上的深层次继承关系。虽然新表述已经明显不同于旧表述,但二者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论上仍然是高度一致的:二者都重视经济层面的发展,都重视人民的需要,都重视需要和满足之间的关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都站在人民本位立场上谋求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因此,可以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种表述是一种接续关系而不是断裂关系,是社会现实的发展引发的理论概括的发展。

第二,“落后”一词已经不能准确表达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实际状况。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某些领域甚至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整体生产力毫无疑问处于世界前列。显然,“不平衡不充分”对我国生产力现状的描述更为准确到位,既反映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的现实,又准确概括了当前中国发展格局和生产状况中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第三,用“发展”代替“社会生产”展示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社会生产”的概念运用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中,表达了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时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导向。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较过去显著提升。社会发展已经由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全面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虽然仍然需要经济发展作为基础,但内容更为广泛丰富,还包括社会文明的发展、体制机制的演进、道德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等。即使经济发展,也由重视数量提高的发展转变为更能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如今,仅仅强调生产进步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立体需要。因此,“发展”概念更好地反映了时代对于社会前进的理解。

第四,“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全面概括当前人民群众的全方位多层次需要。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需要也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释放,日益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显然,“美好生活”的表述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这种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还有制度需要和精神需要,不只有温饱需要,还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美好生活”这一概念充分反映了当前人民需要的全面性。

社会主要矛盾的崭新表述反映出当代中国新的时代特点,反映出五年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巨大的历史成就。这一表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也是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同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时既要看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要在更加宽广的历史视野中看到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这样才能制定更为合理全面的大政方针,才能有效地、循序渐进地解决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一重要判断,您怎么看。


(未完,全文共17285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