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延安精神内涵及发展

、党在延安13年的光辉历史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穿越枣园的灯光、杨家岭的会堂、清凉山的红色电波,延安精神熠熠生辉。

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旗镇,到1948年3月毛主席东渡黄河,这13年就是常说的延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13年,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这期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指挥所、司令部。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通过“三三制”(延安时期由共产党员、工农群众、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一种政府组成机制)政权管理社会、发展经济,进行了党内第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即延安整风运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胜利召开了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实现了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败到胜、由小胜到大胜,直到彻底胜利。可以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集思想上的成熟期、理论上的定型期、政治上的辉煌期、组织上的壮大期和作风上的彰显期于一体的历史时期,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在党的历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大家学习延安精神,重温和感受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历史,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把握我们党的整个发展史、奋斗史,从中领悟党的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汲取营养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人生境界。

二、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到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为延安精神初步形成时期。主要标志是1938年毛主席为抗大确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抗大精神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是延安精神初步形成的体现。

第二阶段,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到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前,是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时期。主要是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形成了整风精神和南泥湾精神,这是延安精神形成的主要标志。

第三阶段,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离开陕北,是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时期。主要标志是毛泽东同志在七大政治报告中,对党的理论和优良传统作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概括,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延安精神最终形成。

延安精神形成有着特定的环境和基础。首先,延安精神形成于陕甘宁边区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党中央率领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到达的陕北和延安是当时中国最落后、最贫困的地区之一。1940年以后,解放区面临着国民党严酷的军事包围和严重的经济封锁。极端困难又无外援的环境,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特殊品格。其次,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确立和延安整风运动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经过整风运动,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实现了全党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高度统一。第三,广泛的群众社会基础是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源头。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极大地激发了边区群众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经过大革命和土地革命锻炼的陕甘宁边区人民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边区成为当时全国政治是最先进、最民主、最革命的地方。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党群干群关系最密切、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最好的时期之一。延安精神就是在总结各抗日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边区人民首创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深刻理解和把握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未完,全文共25007字,当前显示14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