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首先要对延安精神作出明确的界定。我们课题组认为,延安精神就其形态来说,不是一个理论体系,它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一种精神、一种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和风范。概括而言,延安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中,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形成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传统,集其大成,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之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新中国成立之后,它又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不断深化。

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历史条件:一是客观条件。延安地处陕西西北部、黄河中游,位于黄土高原的腹1地。20世纪30年代,陕北地区是中国最贫穷落后的区域之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生产水平十分低下。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延安和边区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经济状况十分恶劣。尤其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寇将主要兵力放在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围剿上,国民党也对边区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加上华北地区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使延安和边区陷入异常严重的困难境地。面对饥饿和生存的威胁,在能否坚持抗战胜利的巨大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畏惧和退缩,奋力开展大生产运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发展生产,努力自救,最终战胜了困难,赢得了最后胜利。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军民中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精神风貌,这就是延安精神。

二是政治基础。主要表现在。第一,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中心。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一切方针和政策都是在延安产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重要战役是在这2里指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所有重大的行动也是在这里部署的。延安和陕甘宁是1935年到1948年中国革命的中心,是中共中央领导抗日战争、重庆谈判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指导中心。第二,延安是八路军北上抗日的出发地和坚持敌后游击战的总后方。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始终是八路军坚持敌后作战的战略总后方,为各敌后战场和各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输送了大批的干部,给予他们极大的帮助和支持。第三,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和各类人才的革命大熔炉。中共中央在延安先后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和鲁迅艺术文学院等院校,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和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延安地区的文化层次,使延安成为当时中国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区域,成为培养抗战干部和人才的革命熔炉。正是延安所处的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成为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政治条件,同时也使延安精神能够超越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风貌的典型代表。


(未完,全文共24139字,当前显示12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