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重庆“一圈两翼”的经济特征和结构★

第一篇:重庆“一圈两翼”的经济特征和结构重庆“一圈两翼”的经济特征和结构

一、对重庆市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相关研究的回顾

关于重庆市内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研究大多是重庆直辖以后开始的。初期的研究大多“点一轴”发展理论为基础来对重庆全市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进行设想。而后,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重庆市十五计划《构建三大经济区重点专题规划》中把重庆全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这是按照板块来对重庆全市进行经济区划分的一次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功。重庆市发改委规划处课题组(2004)提出了重庆市域内“点一圈一线”型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思路,其中虽然侧重于对要素流向及通道的关注,但也明确提出了“‘主城一点’、‘环城一圈’,逐步实现‘点’和‘圈’的融合,形成‘重庆大都市圈”’的思路;重庆市发改委规划处课题组(2005)又进行了以重庆为核心建设大都市区城市群的研究,提出“重庆大都市区”的概念,其范围也是包括长寿和涪陵以西的23个区县市。《重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争取用l0一l5年时间,围绕主城特大城市,在大约一小时通勤半径范围内,逐步构建以主城特大城市为核心,若干大中小城市为支撑的重庆大都市区”。而后,在2006年底的全市经济工作会正式提出了“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概念,全市整体为一圈两翼”的格局。

二、重庆“一圈两翼”介绍

重庆提出了“一圈两翼”的空间发展战略,作为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构建了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

1、一圈崛起

“一圈”即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包括主城9区以及永川、江津等共23个区县。“一圈”在重庆的地位和作用,如同“火车头”————能够在相关区域的发展中起到“领头”作用或发挥“引擎”作用。这样的“火车头”,一要在特定经济区域中,经济总量达到其他城市或地区无可比拟的量级;二要在经济量级超越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情况下,真正发挥“引擎”作用。

2、两翼齐飞

"两翼"指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11区县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6区县。

第二篇:店铺商圈居民及流动人口特征、收入和消费结构分析店铺商圈居民及流动人口特征、收入和消费结构分析人口特征:

1.二七区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71.2万人

2.我区作为一个商业中心区,户籍人口65.9万,常住人口99万人,每天大约还有20~30万的流动人口。尤其是我区的火车站、二七商圈,流动人员比较多(09年数据)


(未完,全文共11182字,当前显示10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