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时代主要矛盾

矛盾普遍存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可以区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一矛盾又可以分为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

一、根源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要发生转化。之前旧矛盾现在成为次要矛盾,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少数人的需要,但是由于物质基础的累积,使盾双方在对立中,其中一方占据优势,导致矛盾发生转变。例如,我国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运动,也就是说矛盾对立的其中一方——物质基础由于长期累积,导致矛盾发生转换。具体如下: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总体上实现小康。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生产能力极大增强,基本摆脱了原来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

二、性质。事物性质不同在于矛盾不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尤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当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变化时,事物性质发生变化。

矛盾的变与不变

变:现阶段,初级阶段的现阶段与此前的两个阶段相比,经济文化发展上有了质的变化,

不变。相对改变相对进步,但是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是相对落后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不可否认,我们的成绩显著,民生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评判标准比较仍然存在距离,因而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质不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变。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社会生产力从绝对落后状态转变为相对落后状态,即我国生产力相对过去十分落后的水平得到空前的发展

但是相对发达国家仍然比较落后,尤其是在劳动生产率水平、创新能力和质量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追赶空间,在人均收入、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仍然有很大差距,农业就业比重、农村人口比重等仍然很高。

从物质与非物质生产力比较看,我国物质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但各类服务(包括私人服务和公共服务)生产力及供给能力仍然不能满足近14亿人民日益增长的巨大数量和质量需求,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从不同的生产力角度看,工业生产力出现了供大于求,但科技生产力还不能满足社会与产业的巨大需求,文化生产力还不能满足人民大众化、个性化的需求,教育生产力

二、特点

1.因时而变,因境而化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应时代发展的节奏所要求的。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十九大报告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句话,“和”之前讲的是“需要方”;“和”之后讲的是“供给方”。

他认为,社会矛盾在本质上讲的是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从需求侧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而且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非物质需求;从供给侧看,虽然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越,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仍然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各种服务的需求。

何为发展不平衡。

胡鞍钢认为,发展不平衡,主要包括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人群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本质,是人民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匹配,特别体现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民生领域,满足不了各类人群的需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何为发展不充分。

韩庆祥认为,发展不充分,既体现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也体现在中国制造需要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升级等方面。


(未完,全文共15838字,当前显示146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