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2017年中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修改版)

第一篇:2017年中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修改版)中风(脑梗塞)诊疗方案

一、概述: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㖞斜及半身不遂等症状。脑梗塞(cerebral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2.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治疗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

1.中脏腑(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3g

冲服

、生地12g、钩藤15g后下、菊花10g、茯苓12g、白芍12g、赤芍12g、竹茹10g、川牛膝12g、川芎12g、丹皮10g、半夏9g、陈皮10g、栀子10g中成药:

-3紫丹参15g、香附10g、酒大黄9g、天南星3g中成药:华佗再造丸、通脉胶囊等。(3)痰热腑实证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生大黄9g后下、芒硝10g冲服、天南星3g、瓜蒌15g痰热较重者加竹茹,川贝。中成药:安脑丸、牛黄清心丸等。(4)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息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代赭石20g先煎、龟板12g先煎、白芍12g、玄参12g、天冬12g、川牛膝12g、川楝子10g、茵陈10g、麦芽10g、川芎12g失眠多梦者加珍珠母,龙齿,夜交藤,茯神。中成药: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5)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全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2g、川芎10g、地龙10g中成药:消栓通络片、脑心通胶囊等。

3.常见变证的治疗

中风急性期重症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呕血等变证,需及时救治。

-5如。丹红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等可以选择使用。

(三)并发症治疗


(未完,全文共4948字,当前显示14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