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戒要解第17课

思考题

1.无著菩萨所承许的愿菩提心戒和行菩提心戒分别是什么

2.何为四黑法与四白法

3.参阅《华严经》有关菩提心的比喻,以喻意对应的方式说明菩提心的功德

4.自赞与毁他二者中,哪一个更容易犯。为什么。

5.有乞丐来求施时,若未布施是否违犯菩萨戒。请详细分析说明。

6.为什么说金刚道友之间争吵、打架的过患非常严重。请从三乘戒律分别进行说明。

庚二(圣者无著之观点)分二:

一、宣说根本罪;

二、恶作参阅他论

辛一(宣说根本罪)分二:

一、愿菩提心学处;

二、行菩提心学处

一、愿菩提心学处:

无著观点愿学处,不舍众生念功德,勤积资修菩提心,取舍黑白愿心戒。

无著菩萨的观点,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学处两种。其中愿菩提心的戒律:第一,不舍弃众生;第二,忆念菩提心的功德;第三,精勤积累二种资粮;第四,精勤修习菩提心;第五,取舍四白法和四黑法,共有五条。接下来阐述无著菩萨宗派的愿心学处。根本学处不改愿心的方法:任何众生扰乱自心时,心里不禁暗想:我现在就算有能力也不饶益这个众生,也不制止其损害,断除此种舍弃众生的心态,即便他众恩将仇报,也以大悲心摄受不舍愿心。

什么是舍弃愿菩提心呢。大家一定要明白,钝根者最根本的就是不能舍弃愿菩提心,而愿菩提心就是从现在开始利益无边众生。这时,若有人扰乱你的心,你在心中生起一种想法:这个人真坏,从现在开始,即使有机会,我也再不会饶益他;即使有能力,也不制止他的痛苦。心里真正产生这种念头时,即已舍弃愿菩提心。

有些人想。我只是舍弃了这一个众生,对其他众生,我还是会尽力饶益。这样的话,应该不会犯真正的堕罪吧。

同样会犯堕罪。《学集论》中专门有这类疑问和答难,这里面说:我们所发的菩提心,并非针对大多数众生而排除个别众生,所谓的发心应该是针对所有众生的。因此,哪怕仅仅舍弃一个众生,你的愿菩提心也已经受到染污、有所缺失了。

这一点,有时候真正做起来的确非常难。假设两个人发生冲突,这时,已经发菩提心的人如果想:从此以后,不管佛法方面还是世间方面,我再也不帮助他、不利益他。这时,他相续中的菩提心已经完全毁坏了。

一般从世间传统来说,一位比丘违犯了淫戒、盗戒、杀生等根本堕罪时,人们都认为:这个人是犯戒者,非常可怕。而对舍弃愿菩提心的人,在社会传统中是理所当然的。比如两个人打架,虽然已经发了菩提心,仍然说:从此以后我再不会饶益他。虽然明明知道他已经发了这种心,人们还是认为这个人很清净。实际真正来讲,菩萨戒的堕罪完全超越别解脱戒堕罪的过失。有关这方面,《学集论》中引用很多教证作了说明:于别解脱乘中犯恒河沙数罪业,也不如菩萨堕罪。

有时候看来,社会上和有些寺院经常说:这是破戒者。他自己也认为:我从现在真的已经破戒了。但是很多金刚道友,明明已经发了心,那天念发心仪轨的时候,他确确实实是在的。后来与某金刚道友发生冲突,不仅想舍弃他,甚至杀了他好像都不在乎。这时候真的舍弃了菩提心。

此处所说的道理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明白。在座的很多人,可能算不上利根者,口头上说“我要学五部大论”,但学五部大论的时候,一个个就开始倒下去了。如果《俱舍论》和戒律都学不明白,中观和因明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中观和因明表面上看比较好懂,也很有意思,但真正从因明的推理方式和中观的胜义谛、世俗谛以及对各宗派观点进行分析解释时,真的可能只是说一说而已。因此我想:这些人如果受了菩萨戒,哪怕只是舍弃一个众生,所谓的菩提心也会完全失坏,这一点非常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

不失愿心的方法。恒时忆念《华严经》中以二百三十个比喻而说明的菩提心功德,从而珍重受持。


(未完,全文共11459字,当前显示14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