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时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大全

太仓市市长助理、公安局局长陈皆一

近年来,随着太仓经济的迅猛发展,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去年底已达43.6万(与本地人口基本持平)。流动人口在为全市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尤其是治安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我局坚持以信息化手段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以人性化服务推进外来人员融合进程,探索出了一条既规范管理、保持社会稳定,又加快融合、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之路。

一、当前人口流动存在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性明显加快,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来此务工就业。以太仓为例,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平均以28%的增长比例涌入本地。2000年,全市流动人口总数为5.2万人,2003年达到15.4万人,2007年跃升至43.6万人,预计到2008年底将达到50万人,这一数字将超出本地常住人口总数。在总量大幅上升的同时,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式、生存形式及其社会需求日趋复杂,对流入地的社会治安影响更为突出,人口流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流动人口的稳定性逐步增加。流动是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稳定性也在不断增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滞留时间延长。由于受城乡发展、中西部发展差距影响,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较高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的“拉力”作用进一步增强。这使得不少流动人口从原先的在原籍务农为主、农闲时外出打工的

1短期式季节性流动,渐渐转变为外出务工为主、以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全年性流动,有的甚至在流入地长期居住。据统计,2007年,在太仓的流动人员中,暂住半年以上的占50%,暂住1年以上的占38%,暂住三年以上的占23%。近三年,有7636名原先在太务工经商人员将户籍迁入本地。二是就业相对稳定。由于流动人口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因而从事职业多为中低层次的第

二、第三产业,主要在工厂企业务工以及从事建筑、服务等行业,另有部分从事经商和承包农业务农。近年来,苏南地区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较快,客观上需要吸纳简单劳动力,造成外地剩余简单劳动力流入。目前,流入本地的流动人口多为外省农村青壮年,文化程度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39.5万人,占90%。这些人员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如工厂一般的操作工、服务业的员工,其尽管就业相对稳定,但收入一般较低。除去维持生计还要寄钱返乡养家糊口,生活水平较低。以太仓2007年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为例,在企业务工的有30.67万人,占70.3%,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有3.85万人,占8.8%,从事个体经商的有近1万人,占2.2%,承包农业务农的有4555人,占1%。三是居住相对稳定。一般而言,流动人口多选择租赁房或工厂企业的集体宿舍作为居住房,近年来各地建造的外来人员集中住宿区也成为一些外来人员的选择。随着外来流动人员日益注重家庭成员的团聚、子女的教育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流动人口结构呈现家庭化趋势,携妻带子的家庭式居住逐渐增多,已占总数的24%。而且因为传统的地缘感情和聚居习惯,流动人员多爱选择老乡、同业人员一起居住,形成地缘性人口聚居的特点,地缘性聚居的特点使

2得流动人口的居住稳定性更加明显。


(未完,全文共26760字,当前显示13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