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才培养方案的概念[推荐]

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高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才。因此,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从现实情况看,高校体制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经过几十年建设,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必须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观。要建立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机制,必须自上而下转变传统观念,把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思想观念的更新,将为素质教育全面的推进和重点的落实提供科学的指导。

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应时代要求,应精简陈旧落后的课程内容,增加现代科技基本原理,介绍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拓宽专业面。在教学方法上变“满堂灌”为“启发式”,激励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命力。

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与评选指标体系。培养体系应能对社会、对人才变化的要求有相对的调节空间,以免造成对培养体系、结构和方式的破坏,影响其操作性。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高考升学的选拔标准、三好学生和优秀教师的评选标准,以及教育评价制度,都要考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因素。

要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风气。高校要实行开放办学,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才能减少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滞后性,把握社会的变化,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允许各种学术思想的充分讨论,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学习,大胆交流,共同提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更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必须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也已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深入调研与论证,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智能和人际资源,深入企业,开展广泛的调研与论证,面向市场、企业、职业岗位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要求,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2、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用为学生构建职业生涯的接口和后继发展平台的理念,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从设计图纸—工艺设计—制作加工—装配出品的全过程,制定了本专业实习实训大纲以及配套的实习实训校本教材。

3、加大实习实训设备投入,不断提高实践性教学比例。实习实训设备是进行实践性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物质载体。为此,我们不断加大对实习实训场地、设备的投入,并根据建设情况,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努力提高实践性教学比例。目前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实训课)比例达到了1∶2,在校学习期间每期实习实训课时平均达到了50%。


(未完,全文共9452字,当前显示143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