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构建四位一体教育

谭青山

摘要: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更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学校的德育应与家庭、社会配合关键词:四位一体;学校教育;家长;网络;

一、构建四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背景:

在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家访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班主任在一个学期中至少对每个学生做一两次家访。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在许多学校,只听说召开家长会,教师的家访逐渐冷落,甚至悄然引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的效果,越来越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所谓的“5+2=0”现象(“5+2=0”,是指中小学生每周5天的校园德育教育,常常会因周末2天时间,被不良环境、不良影响冲刷得干干净净。)日益成为校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向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家校联系不断弱化、家访悄然隐退。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命在教育中如何自由健康的成长,教育又如何精心呵护和培育生命;学校教育如何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如何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构建家校联系平台;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首先教育必须还教育以本源,让生命回归教育,让教育关注生命,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其次关注生命的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在教育中,影响教育的诸元,即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是和谐协调的,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协调的环境。第三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学校、家庭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从而打破“5+2=0”的困惑。

二、指导思想

学校校长及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家访活动,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掌握学生的校外表现,了解群众和社会对教育最关心的问题,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三、构建四位一体教育的内容

(一)校长、教师进社区(村庄)、进家庭

教师在学校校长的带领下走进社区(村庄),走进家庭,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真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也了解了家长的希望、要求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和存在的误区,为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把脉、指导,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校长、教师走进学校所在社区(村庄)家访的同时,广泛听取社区(村庄)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对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学校工作

(二)建立社区(村庄)学生辅导站

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庄)建立了学生辅导站,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到辅导站“坐堂”助学,对学生、家长开展学业辅导、心理咨询、政策解读、教育咨询等。

(三)结对帮扶“学困生”、“贫困生”、“德困生”“留守儿童”

校长、教师主动与“学困生”、“贫困生”、“德困生”三类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结对帮扶,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帮扶“贫困生”解决就学困难,树立求学信心;关爱“德困生”促其端正态度,增强道德修养。关心“留守儿童”关注其生活和学习,让其健康成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会诊”,针对每一个帮扶对象精心设计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明确帮扶责任,跟踪落实,做到帮扶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考核、有评比、有效果,并把帮扶效果作为考核教师实绩的重要依据。


(未完,全文共12303字,当前显示14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