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所思考的 关于“一国两制”问题

第一篇:我所思考的关于“一国两制”问题我所思考的

——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1982年一月,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而“和平统一”更是党的各界领导人坚定不移的信念。“一国两制”这一战略思想在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成功实施证明了它的正确性;而大陆和台湾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和平统一”思想的必要性。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十个方面。(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制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从以上十条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台湾问题的严肃态度。台湾,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中国的领土,虽然曾经经历过短暂的分别,但我们坚信,经过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台湾终究会回到祖国的回报。这几年,我们看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国祥所产生的积极效果:2008年12月,中国将命名为“团团”、“圆圆”的两只大熊猫送到台湾,当地媒体和政府对这件事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团团圆圆”是党和国家以及全体人民对台湾问题的殷切希望,也是台湾问题的最终结果;2008年,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中断了近十年的两岸制度化协商得以恢复,进而推动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及两岸民众苦盼了30年得“三通”基本实现;2000年11月,全球已有三十五个国家或地区成立了五十七个致力于推进中国和平统一,反对“台独”的民间团体。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成立,党和国家再一次明确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向。

台湾为题的日趋解决以及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的而现实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大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和平共处是处理国际关系必须遵守的普遍准则,“一国两制”构想将这一准则的精神应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以解决祖国的和平统一问题。

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际,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的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所谓原则坚定性,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国国家主权的领土统一与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未完,全文共29918字,当前显示13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