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5日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继从十二大至十五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后,党代会政治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意义十分重大。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生态一般又称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自然生态原本有着自在自为的运行规律,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及程度的深入,生物与环境的发展规律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自然生态不断被改变。特别是最近三百多年来,世界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把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和“改造自然”的活动推向极致,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表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无力继续支撑工业文明“掠夺式”的发展,因此需要探索、开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尖锐对立不同,生态文明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协调、良性循环,并以此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和全面发展。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于中国当下的现实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国家环保总局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总体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给公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巨大成就,但为此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环境代价。我们的环境再也牺牲不起,我们脆弱的生态必须尽快“修复”。痛定思痛,中国人对生态文明的真诚期盼与热切冀望,可以说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逊色。

今日之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无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它首先要求我们实现从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到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居民的日常生活摈弃铺张浪费,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满足;要求社会经济生活严格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不断加大循环经济的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的共赢。

其次,生态环境问题还是一个权利、利益的问题,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如果要改革沿袭多年的gdp政绩考核方式,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必然触及一些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在传统格局中的实际利益;如果要依法保障公众在环境事务上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发挥人大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权力和权利主体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监督、制约作用,也必然需要更广泛的地方民主选举和基层民主自治,完善地方权力制衡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这些都与进一步的综合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密不可分。

所以,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一脉相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基础条件,生态文明反过来又可以对前三个文明产生有力的1促进作用。十七大报告首次写入“建设生态文明”,将有助于我们确立更加科学、完整的文明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更加均衡、权力受到监督与制约、公民权利更有保障的和谐社会。

第二篇: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未完,全文共5509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