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礼记》、《仪礼》(校办严跃森)

第一篇:《礼记》、《仪礼》(校办严跃森)《仪礼》

——摘自《读点经典》

又名《礼经》《士礼》,“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之一。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古代贵族非常注重礼仪的演习,习礼成为贵族教育的重要部分。商、周时已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儒生掌握的各种仪节,经不断的排练补充,厘订成册,便成《仪礼》。《仪礼》相传为孔子厘定,近人根据其中的丧葬制度和出土器物结合研究,认为成书在战国时期,是战国儒生的著述,经汉儒编订而成。

《仪礼》传至汉代存17篇,主要包括冠礼、婚礼、丧祭礼、朝聘礼、乡射礼等五项典礼仪节。此书作为一部礼仪汇编,讲述具体的礼节形式,专供士大夫阶层施行,但不解释礼的含义。被称为《礼经》,为五经之一。汉宣帝时,以戴德、戴圣、庆普三家所传习的《礼经》立于学官,属今文经学。后在鲁地发现古文《礼古经》,除前述17篇外,尚多出39篇,共56篇。唐以后《礼古经》渐次失传。今文经传至西汉末,有戴德、戴圣、刘向等篇目次第有异的本子。东汉末,郑玄为刘向本作注,并记明今古文之异同,该书至晋代始称《仪礼》流传至今。《仪礼》可供了解与研究上古社会的民俗民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伦理道德、语言状况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唐贾公彦有《仪礼疏》,南宋时与郑玄注合刊为《仪礼注疏》。宋、元、明、清有不少研究《礼仪》的著作,以清代学者胡培翬的《仪礼正义》为集大成之作。

《礼记》

——摘自《读点经典》又名《小戴礼记》,“三礼”之一。先秦至汉的学者在传习《仪礼》时,都附有一些参考资料。随着资料数量的增多,他们就从中选辑一些成书,篇目因个人兴趣而有损益,也绝非一人一时之作。东汉中期,以戴德选编的85篇本及戴圣选编的选编的49篇本最为流行,即所谓《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因郑玄为《小戴礼记》所作的出色注解,使它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至唐代被列为大经,此后影响越来越远。而《礼记》不仅记载了合于实用的礼仪细节,更详论各种典礼的意义和制礼精神,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学说,加之传习者多,以至于被推上经典地位。《礼记》的内容丰富庞杂,包括专解《仪礼》制礼意义的《冠义》《昏义》《乡饮酒义》等,论述“修齐治平”理论的《大学》,阐发伦理思想的《中庸》,专讲教育理论的《学记》,专说音乐理论的《乐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特点及宗法制度的《檀弓》《曾子问》等,体现国家、社会制度设想的《王制》《礼器》等,记贵族日常礼和守则的《曲礼》《内则》等,记孔子言论的《坊记》《表记》等,不少篇章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礼记》版本以《唐石经》本为始祖。清人校勘名作有阮元的《礼记注疏校勘记》和张敦仁的《抚本礼记考异》。近人黄侃曾批注《礼记》,而以王文锦据其所撰《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01年版)较为通行。

第二篇。《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这里,仅就有关《仪礼》一书的一些问题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第三篇:礼记礼器礼器

作者:佚名


(未完,全文共5884字,当前显示13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