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为谢区科学发展献一策

刘海滨

近几年来,我区洪旱灾害较多,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农业是经济基础,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此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迫切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

朱集电灌站作为我区唯一的大型国有泵站,由于建站年代久远,受修建时的条件限制,质量不高,加上维护不够,损毁严重,效益萎缩。设计灌溉面积272.7km²,实际灌溉面积不足161.8km²,仅占设计面积的59%。主干渠建筑物完好率不到30%,配套率不足40%,中低产田比例占耕地面积2/3。因此,只有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不断改善我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需要。

我区农业最大的灾害是洪旱灾害,除1991年和2003年特大洪灾以及1998年特大旱灾外,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洪旱灾害频繁,既给我区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失,又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我区农业抗灾能力。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水利建设中,把水利工程建设与防汛抗旱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照安全性、亲水性的理念,立足于拓展水利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栽能力。在加强水利工程蓄、排、提、灌功能的同时,综合考虑它的环保功能、经济效益和景观价值,要有力地带动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当地群众在免遭洪旱灾害侵袭的同时,更多地感受到了水利工程给他们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业是一个涉及面广、耗资巨大的工程,我们要抓住国家支持“三农”力度加大的有利时机,积极对上争取资金,争取农业基础项目,不断加强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提高农业生产的装备条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我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oo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二篇:我为学校科学发展献一策我为学校科学发展献一策

党的十七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高校作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因其特殊的社会公益性质,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是深入推进和拉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积极创造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校事业的跨越进步会给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并能进一步提高社会进步的速度。然而要想学校和谐科学发展就必须具体到高校的管理,建设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学校事业的核心在于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大力构建和谐高校管理环境,深入推进本校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呈现出一种"学校、学院、学生“有秩序、有素质、求上进的和谐奋进景观。下面就如何构建和谐高校管理环境作一些探讨。

一、构建和谐高校管理环境,必须准确理解和谐高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未完,全文共8716字,当前显示13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