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当助人为乐遭遇信任危机[小编推荐]

助人为乐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古代的《诗经》中就有“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李白的《乐府·君马黄》中也有“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还有我们的好榜样雷锋同志,“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所有这些,都是助人为乐的光辉写照。

但近几年,助人为乐却遭遇了信任危机,一些助人为乐的人反倒被诬陷为肇事者,惹来了不少麻烦,甚至招来了官司。有好多人都在心里纠结:我们到底还该不该助人为乐。

一、两个热点案件回放

南京“彭宇案”。2006年11月20日,一位姓徐的老人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公交车站等车时,突然倒地摔成了骨折。她指认是刚下车的彭宇撞了她,并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则表示无辜,说“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人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

天津“许云鹤案”。2009年10月21日,许云鹤驾车经过红星美凯龙家具装饰广场附近时,恰巧看见一位老人跨越路中心的护栏,后老人倒地受伤。这位姓王的老人说是许云鹤的车撞了自己。许云鹤则说是自己好心助人反被讹,当时他看到老人被护栏绊倒,便立即停车过去搀扶。

二、两个案件的负面影响

许云鹤接受记者采访彭宇在法院门口

无论是“彭宇案”还是“许云鹤案”,都在真相并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就激起了集体愤慨,人们几乎一边倒地朝两位老太“唾起了唾沫”。尤其是“许云鹤案”,这起被称为“彭宇第二”的事件,将信任危机的讨论又一次引向了高潮。某网站曾就“老人跌倒在地,扶还是不扶”做了网络调查,在参与投票的近13万名网友中,62.54%的人选择了“绝对不会,怕惹麻烦”,

33.45%的人认为“应

先理性判断,再做决定”,仅有4.01%的人觉得应该扶老人。有网友跟帖说,正是由于一再看到助人为乐者成为“彭宇”,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人们才在该出手时不敢出手,渐渐变得见“义不敢为”。

现在,两个案件谁是谁非已不重要,但是各地频频出现的翻版“彭宇案”,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使人们在帮助他人时蒙上了厚厚的心理阴影。此类事件的持续发生,已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多起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情况。前一阵在北京西站,一位60多岁的老人走路不小心摔倒了,当时无法站立起来,不断地呼救,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我想这位老人当时的心情一定很难过,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凭心而论,几乎没有人对帮助伤病者持否定态度,大家的“纠结”在于:救助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这种负面情绪逐步放大,助人为乐变成了“助人有忧”。

三、信任危机的原因分析

我没有亲历这两个案件的现场,也就不好评论他们谁是谁非。但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由此造成的信任危机。所以,分析信任危机造成的原因尤为重要。

(一)类似案件的不断发生影响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判断。抛开这两个案件的当事人不说,当前社会诬赖、碰瓷、欺诈、以怨报德的事例出现了不少,最常见的是大街上经常遇到一些编造各种不幸伸手要钱的乞讨者,谁也很难判断是真是假,如果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最后发现自己帮助的是个骗子,心里不像吃了苍蝇才怪呢。诸如此类的不信任见得多了,整个社会就发酵了信任危机。

(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在某些人头脑中被过度放大。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有些人一心想着多挣钱,而忽视了道德和精神的培养,更有甚者为了钱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从而使得社会风气受到影响。还有些人素质不高,出了事老想着转移风险和压力,一味想着让别人掏钱买单,道德的天平一时失去平衡,就选择诬陷他人,哪怕这个人是救助自己的人。


(未完,全文共12559字,当前显示14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