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延安精神 代代相传

第一篇:延安精神代代相传延安精神代代相传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正是这波澜壮阔的13年,正是延安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当时,抗日战争进入了极其艰苦的阶段,日本侵略者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延安军民吃不饱、穿不暖,学习没有纸笔,睡觉没有被子。在这样的条件下,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广大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都参加了挖地、种菜、纺纱等生产劳动,周总理还被评为纺纱能手呢。周总理的睡衣穿了十几年,破了就补,直到烂了,没法再补,就把衣服的整个背部换掉,怎么也不肯做件新的。毛主席写《论持久战》时,由于思想高度集中,脚上的棉鞋在火盆上烤着了还不知道。警卫员闻到一股焦糊味,才发现主席的鞋子烤着了。警卫员一边灭火,一边着急地说:“天这么冷,没有棉鞋穿怎么行。”主席笑着说“没关系,补一补还能穿。”当年,毛主席就是在阴暗潮湿的窑洞里,就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写下了一篇篇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158篇文章中,有112篇是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写的。没有延安窑洞里的煤油灯,哪有祖国东方红。

今天,时代进步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习条件改善了。但是,无论时代怎么进步,条件怎么变化,有一点是永远不能变的,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这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

现在,我们许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父母、亲人的特别保护和关爱,什么事情都由家长一手包办,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学习上不自觉、怕困难,生活上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有的同学十几岁了,还不会叠被子、系鞋带。说到这儿,我想起了这样一个同学,他喜欢吃煮鸡蛋,平常都是妈妈替他剥壳。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他带了两个煮鸡蛋,却没有吃。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吃鸡蛋。你猜他怎么说。他说:“哎。这鸡蛋没有缝儿,怎么剥呢。”如果同学们都像他这样,将来怎么独立生活。怎么挑得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不能忘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意味着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意味着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艰苦奋斗,意味着不畏艰辛、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让我们时刻铭记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代代相传。

第二篇:雷锋精神代代相传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七六王晓

小时候老师就叫我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那时的我,只会照本宣唱,根本不会去体会歌词中的含义,对雷锋叔叔的一些事迹只是大致的翻一翻,根本就没有从本质上去学习他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未完,全文共5909字,当前显示11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