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红头文件的起源及制作

一、红头文件的起源

“红头文件”并非法律用语,是老百姓对“各级政府机关下发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的俗称,是政府为管理某类事件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文件,不是针对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事,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红头文件”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指党政领导机关(多指中央一级)下发的文件,因版头文件名称多印成红色,被称红头文件。”至于它起源于何时,词典没有涉及。“红头文件”的来源,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南北朝的西魏时期(535年-556年),有位很出色的政治家,他名叫苏绰,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地理,尤其擅长算术。据《周书·苏绰传》记载:西魏官员有疑难问题,都会在征求苏绰的意见后,才作出决定。我国今天施行的公文程式就是由他制订。“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账户籍之法。”这里的“朱出墨入”,指的是朝廷发出的文书是用朱(红色)标,下面上呈的文书是用墨(黑色)标,界限严明。我国现在的领导部门发指示用红字标目,是从苏绰手上开始施行,一直沿用至今的。由此可见,“红头文件”至今已经有1400余年的历史。

从制定机关的权限来看,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是国务院,规章的制定机关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49个较大的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责的直属事业单位。而一般“红头文件”,有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时就可以制定。可见,“红头文件”实际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红头文件”就是从字面理解的带红头和红色印章的,既包括行政机关直接针对特定公民和组织而制发的文件,也包括行政机关不直接针对特定公民和组织而制发的文件,以及行政机关内部因明确一些工作事项而制发的文件。

狭义的“红头文件”是专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公民和组织而制发的文件,这类文件对公众有约束力、涉及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法律用语所称的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公众所关心关注的,应该是指狭义上的“红头文件”。

二、“红头文件”格式

(一)眉首

红头文件眉首指文头,红色反线以上部分,包括印制份数序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

1、公文份数顺序号:7位数(版心左上角顶格第1行,机密、绝密件才标注)

2、密级和保密期限(秘密、机密、绝密30年)

3、紧急程度

包括急件、特急;电报:特提、特急、加急、平急(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间空1字;如同时标识密级和紧急程度,密级在第1行,紧急程序在第2行)

4、发文机关标识(小标宋体字,红色)

《xxx人民政府文件》——主要用于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颁布行政规章,发布政府的决定或通知、印发重要会议纪要和政府领导讲话,转发上级或批转下级重要文件等)

《xxx人民政府》——主要用于印发函件及处理一般事项的通知、批复等下行文。

联合行文(党、政、军、群)

5、发文字号(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联合行文只标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如:发文机关代字(渝府发)——年份〔2005〕——序号

6、签发人

只有上行文才标注。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字,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

(二)主体

位于红色反线下方,主题词上方。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成文时间、印章、附注。

1、标题(位于红色反线空两行之下,2号小标宋体字,居中)

三要素: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要求:切题、简明、醒目、得体

2、主送机关(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

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


(未完,全文共12766字,当前显示14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