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昌臻法师一九九六年秋季

“念佛七”开示之一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所以,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一个重要前提。下面分四个问题谈:

一、因果规律和它的重要性

因果,又叫业、因、果、报。业:梵文译音,意为造作、活动。指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包括善业、恶业、无记业(不受果报的)。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业,却有很大的力量。可以说,我们人生是受着业力支配的。业就是因。因,就是原因,也叫业因。果,是结果。报,是报应,是回报。缘,就是条件。因缘结合,才产生果报。佛经偈语早已说得明白:“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亡失,消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起一个念头,都是在种因,在造业。根据所种的善因或恶因,即造的善业或恶业的不同,都会受到不同的果报。概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具体地说,有什么样的善因,就什么样的福报;有么样的恶因,就什么样的苦报,这都是有一定的。这是客观的规律,称为因果规律。业因果报与生死轮回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人生,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相续不断,形成轮回不停的现象。我们的生命,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都是受业力支配的。业力好像是种子、信息,它储存在第八识里面。第八识又叫“含藏识”,它是储藏信息的,好象是“精神磁带”,它把一个人前世做的善、恶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生所造的善、恶业带到后世去,就这样轮回不息。我们的身体叫报身,接受果报的主体就是第八识。《八识规矩颂》说,第八识是:“去后来先作主公”。父母生我之前,是它来投胎,所以是“来先”。人死后,脉搏、呼吸都是停止了,第八识还没离开,要到全身冷透时才说明它离开了。所以是“去后”。“作主公”,说明它支配一切,大脑皮质也是属于它支配的工具。它一旦离开人体后,大脑皮质虽然完好,也不起作用了。美国医生穆迪著的《死后见闻》一书(1989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记录150名死后复生的病员的自述,大部份人说,自己站在躯壳旁边,看见亲人在啼哭;他们讲话,亲人听不见,去拉亲人的手,别人也没有感觉。这证明佛教说的第八识能离开躯壳成为中阴身去投生的观点是可

信的。

死了以后往哪里走。这是由业力支配。什么业力。就是善、恶的业力。所以,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六道轮回是十善十恶应受的果报。

什么是善。利人是善。利人,其实是人已两利,也可以说,利人就是利己。

什么是恶。害人是恶。害人是人己俱害,害人终害己,以害人开始必然以害己告终。佛经说,善恶分成十种,每种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叫十善十恶。十恶就是: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属于身三业);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属于口四业);八贪;九嗔;十痴;(属于意三业)。反过来说,便是十善:一不杀生而放生、护生;二不偷盗而布施;三不邪淫而修梵行(清净行);四不妄语而说诚实语;五不两舌而说调解语;六不恶口而说柔和语;七不绮语而说直质(正直、朴实)语;八不贪而修不净观;九不嗔而修慈悲观;十不痴而修因缘观。


(未完,全文共17457字,当前显示12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