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殡葬改革新模式

当今,农村土葬习俗很难转弯,入土为安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上了年纪的农民一听说火葬就很反感。火葬的推行困难重重。但另一方面,自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殡葬纠纷已越来越多。同时,长期以来墓地散乱坟头林立,既影响农村环境又影响团结安定,更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麻烦。

对农村的如此殡葬现状,各地特别是涉农领导都希望尽快改革。一些地方政府不得已采取了平掉坟头推行火葬的强制措施。但推行火葬后的情况更为忧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供奉骨灰盒。供奉在火葬场的灵堂一是悼念不便,二是不放心,三是要收费,农民不适应。村里建灵堂,农村干部不积极,农民群众不支持。于是火化后仍把骨灰入棺土葬。如此下来,土地没节省,丧事照样办,还多负担了一笔火化费。

为此,有人提出“退耕还林、林中埋坟(深埋)、林坟相济、节约土地、改善环境、顺应习俗”的农村殡葬改革模式。具体而言,凡有土地的农民都有义务参与退耕还林,新坟老坟全部入林。林为坟遮档,坟为林供养,坟在林荫下,林在坟间长。老坟腾出了耕地.,新坟不再占耕地,遍地散乱的坟头从耕地中消失。作者认为,这一模式方便了耕作,改善了环境。同时顺应了入土为安的土葬习俗,农民容易接受,推行较易。

对于这种模式,我也不能苟同。因为按这一模式,最终结果只是在葬区种了树而已。其他的不会有大的改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推行火化措施,而要让人们自觉接受这一措施,有一套模式值得推广。为了让读者看得轻松,我们采用对话方式来描述这种模式。

与农村老人的对话

殡葬改革者(以下称改革者):老人家,我们想在这里推行殡葬改革。农村老人:啥叫殡葬改革。

改革者。就是推行火化,把人的骨灰葬在集中的地方。

农村老人。把我给烧了。绝对不行。你们如果要搞,我跟你拼命。

改革者。您别这样。先听听我说的是什么,您要是不愿意,再表态也不迟。好不好。

农村老人。你说吧,反正我不会同意把自己烧了。

改革者:我们还是先来讲一讲人的精神归宿问题吧。您信教吗。农村老人:有一点点信佛教。

改革者:那么,您相信人死后灵魂还是存在。农村老人:也许是吧。。

改革者。好的,如果您百年之后,灵魂能与上帝和佛祖在一起,这您不反对吧。

农村老人。这我怎么会反对。每个人都巴不得。

改革者。那么,现在我们在这里修一个大的公墓,里面有佛教的寺院,里面有佛像。还有基督教的教堂,和其他一些宗教的教堂,这样,您百年之后,我们将您安放在里面,您就与佛祖在一起了。这不好吗。

农村老人:好是好,不过——

改革者。不过什么。

农村老人。肉体怎么办。——不烧的话,还有一把骨头。烧了就没了啊。——你们肯定要把我烧了才能放到里面吧。

改革者。这您就不必担心了。因为宗教只管人的灵魂,不管人的肉体,所以没必要保留肉体。何况,得道的高僧都是火化的呢。再说,肉体虽然化了,但按照佛教的理解,精神还在。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火化呢。还有,你一个人葬在荒郊野外,多孤单啊。

农村老人。这——我得想一想。„„

那就还是烧——不,火化了吧。只要能与佛祖在一起。——另外可以与我的好朋友或者亲人在一起吗。

当然,只要您与朋友或者亲人约好,这不成问题。

与政府官员的对话

官员:你的建议有新意,可是实行起来难度不小啊。改革者:您不妨说一说,有哪些难度。

官员。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说的要建设寺院,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而且,每种宗教都要建的话,不仅占地,而且人们信的宗教五花八门,建一两个也不能适应每个人的需要。


(未完,全文共15983字,当前显示140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