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现实意义

效率,包含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一是指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它一般表现为经济活动的低投入、高产出;各生产要素通过合理配置达到最佳经济效果;经济发展的速度;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程度;以及国民收入状况等,可以把这一含义的效率称为“经济效率”。二是指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效率。它一般表现为,社会成员由于经济发展而受惠的范围与程度;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潜在条件和后继条件;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社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等,可以把这方面的效率称为“社会效率”。

公平,就我们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衡量公平的参照系:一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一般而言,社会成员现实地(不是理论上)占有生产要素的范围越广,合理地使用生产要素的程度越高,公平程度也就越高。二是社会要一视同仁地给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参与市场的机会。社会成员在机会面前越是平等,公平程度就越高。三是给每个社会成员创造利用机会的条件。从理论上说,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体制下,每个人在市场面前都是平等的,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人,比起一个只会出体力的人,将更能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因此,要真正做到机会均等,社会就应该有一些基础建设和智力建设方面的投入,用来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四是公平的分配关系。这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考察。“质”的公平,就是要明确利益分配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公正的分配原则是按效益分配,即按照生产要素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配。从量的方面说,分配的公正性主要表现为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分配差距的合理性。没有差距的分配是不合理的,但是,分配差距过大,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别过分悬殊,既是不公平的,又会引起低收入者的心理失衡,激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矛盾,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通过对效率和公平这两个定义的全面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在效率的第二个方面的含义即“社会效率”里,就已经包含了公平的成分,如社会整体发展的程度,人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提高的程度,社会成员因经济发展而受惠的范围与程度,经济发展的后继效率与潜在效率等,都或多或少地包含有公平的因素。这表明,公平对效率是具有制约作用的,完全不顾公平的效率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效率。同时,公平中也包含有效率的因素。就所有制关系而言,社会成员越是广泛而真实地享有所有权,就越能调动其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就社会提供给人们的机会而言,机会的均等程度越高,人们越是能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效率当然也会随之增长。这表明,真正的公平内在地就包含有效率的因素,或者说,真正的公平本身就是实现效率的条件。所以,公平与效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目前,理论界出现了质疑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策略的声音,有人认为它错了,有人认为它过时了;有人要用“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策略取而代之,有人要用“公平和效率并重”的价值策略取而代之。但是在我看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策略不能动摇。

基于社会价值目标之间存在的不可通约性,任何时候,一套现实社会的制度体系都只能按优先服侍其中的某一个社会价值目标的方式来设计、建构。由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是社会的某个领域(如分配领域)的具体价值策略,而是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体性价值策略,因此只要我们今后还是要坚持搞市场经济,我们也就是在实行“效率优先”的价值选择,因为市场经济这套制度体系天然就是一种“重效率”的游戏规则。


(未完,全文共17458字,当前显示144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