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1.28《社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

第一篇:

1.28《社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本书围绕近年来中国政治社会的变化,从党、国家、社会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多视角的实证性考察,驾驭探究了坚持一党统治体制而又富有变化的中国政治对社会管理、(governance)的实际状况及其理论与实践展开讨论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社会管理的理论探索就已在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展开。进入90年代,中国社会迈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有学者开始系统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管理的模式选择、职能形式、结构重组和运行机制。到了21世纪初,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快速增长,各种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社会管理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而被党和政府所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政策及其七项要求,奠定了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社会”作为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的独立领域,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前三章《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语境》和《中国协调主义趋势——社会工会主席调查数据分析》(小嶋华津子),应用着眼于国家与利益集团相关性的协调主义(corporatism)理论,对中国的工会组织进行探讨。文中把工会定位为国家协调主义,梳理了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并运用对社会工会干部所作问卷调查数据,论述了自律性社会协调主义是否可能。

第四五六章(南裕子、中、冈mari)《农村社会的凝聚力——湖北省s县“公共生活”个案研究》、“权力(阿古智子)《与利益结构网络”与农民表达群体利益之困境》(吴毅)等文,探讨了区域社会的管理问题。这些文章重点关注“县党政精英、中间群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干部、企业经营者)和民众”之间利益表达的过程、由经济利害关系及社会资本交织而成的农村社会的“公共生活”及“权力与利益结构网络”。除制度外,更多地重新审视其与非制度性的人及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区域社会管理的特点及问题。2011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与人大代表们见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比5年前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多了两篇: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1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而中央近几年对“社会管理”的理解和阐述,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为当前创新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本书由前言、第一章《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语境》、第二章《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第三章《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理论》、第四章《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现状》、第五章《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格局》、第六章《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路径》、第七章《社会管理创新的绩效评估》、第八章《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方法》、第九章《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工具》、第十章《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内容》和后记。所收各文作者以实证手法,在兼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同时,依各部主题作了富有启发性的探讨,并为理解当下日中两国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就其争论要点进行了分析。


(未完,全文共7520字,当前显示14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