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开发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这对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保持我国和我中华民族的个性产生了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环境和条件,就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业开发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了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产业效益,政府和社会应从树立合理开发理念、完善筹资渠道、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开发,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建议原则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及其引发的保护难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种类,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某种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为一体,扎根于某一地域人们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依托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技艺等为表现手法,并以口传身授作为链条得以传承。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较,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1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形态的抽象性或称无形性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俗文化、传统工艺,我们无法描述它的形状、大小,而只能去欣赏和品味,使得对它的保护行为因没有具体、实在的对象而变得虚无缥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人们对它们的需求具有潜在性,并且很难被激发出来,所以导致人们忽略这种需求或动机。

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易察觉性导致人类作用行为的中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性决定了人们很难予以格外的重视,甚至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彻底遗忘而使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缺乏连续性。这种行为的中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保护的完整性恰恰是相悖的。

1.3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所需条件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具备这种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若想得以延续,有赖于各种条件的综合作用。一是依赖于主体上的人,包括人们的重视程度、开发人员执著的研究热情等;二是客观上需要有充足的物质条件作保证,包括资金、技术、条件。加之保护开发一般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人们缺乏开展这项工作的动力。这些特性蕴涵了对其进行保护的困难性。

2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开发的重要价值

除了能够承担唤起民族认同的文化功能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看作是一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对它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具有重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首先,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通过大量文化产品的传播和流通向全世界推广其文化和价值观,约瑟夫·奈将美国文化的这种吸引力和影响力称为“一种无需投入过多的相当有价值的软力量资源”。当然,我国会制定很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保护民族文化产品,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这样的保护可以预见将是越来越少的,尤其在我们已经加入了wto之后。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利用市场机制,利用产业发展的机遇,将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开发对象。

其次,文化产业的经济潜力是惊人的,我国的文化产业如果希望能够长期取得预期的发展,能够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那么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应该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学的竞争理论中,保持产品差异被认为是维持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和竞争力的关键,文化产品的差异首先来自价值观及表达手段的的独特性,而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将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和在赶超发达国家时可以依赖的比较优势。

第1页共4页大力发掘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走产业化和商业化道路,让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在市场上能够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这将具有非常惊人的经济意义和经济效益。

3商业开发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3.1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现状


(未完,全文共15142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