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比较文学的学派

、法国学派主要观点及评价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人物。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伽列、基亚。第一个系统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梵·第根。1931年,出版《比较文学论》,乃奠基之作。

系统阐述了比较文学的范围、内容、以及法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原理,集中探讨“影响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其使用领域。

法国学派的基本观点

1、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

2、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

3、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

4、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

5、提出“总体文学”一说

法国学派:优点

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缺点:

1、狭隘、机械,过分拘泥于实证、考据,过分强调事实联系而相对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2、欧洲中心意识,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范围,使东西文学的比较显得不可能

二、美国学派主要观点及评价

20世纪50年代后期形成,代表人物:雷纳·韦勒克、亨·雷马克、奥尔德里奇美国学派基本观点

1、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

2、提倡跨学科研究

3、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

4、反对“欧洲中心论”

5、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

优点:

1、美国学派突破了法国学派的机械保守的实证对比较文学的束缚,使比较文学获得了生机;

2、美国学派扩大了比较文学的范围,不仅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也使中西文学比较成为可能;

3、美国学派重视作品的文学性,更接近“文学内核”

缺点。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跨学科比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独立性消亡。

三、你怎样认识“中国学派”(自己观点)形成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背景。8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中国比较文学的民族特色受到关注。

中国学派的评价

1、中国比较文学带着自己的独特性跨入了世界比较文学的领域,使比较文学走出了西方文化的地域圈子,很大程度打破了欧洲中心论

2、中国比较文学从自己的历史资源和现实需要出发,逐渐在比较诗学、阐发研究、东西比较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3、中西诗学的比较有助于寻求世界文学的共同规律,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共同文学理论

中西诗学研究成为了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成为当今比较文学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中国学派”存在的问题

首先,阐发研究还停留在阐发法的理解和运用上,缺乏丰富的学术实践的支撑;它往往以中国文学材料作为西方文学理论的注脚,而屡受批评

其次,自己倡言,而非公认。台湾和大陆的学者自己在发布理论宣言和主张,而不是国际比较文学界作出的承认和概括。

再次,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学互动显著增强,中国已经错过了建立学派的历史阶段,现在再提倡建立学派是历史的错位。

第二篇: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及评价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及其评价


(未完,全文共20852字,当前显示12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