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非营利组织的缺陷研究[共五篇]

第一篇:非营利组织的缺陷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缺陷研究

唐禹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非营利危机“郭美美事件”的曝光,使我国本来就弱小的非营利组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而根据“志愿者失灵理论”非营利组织作为志愿部门,及自身本身就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本文笔者从非营利组织的主体、客体和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过程三个角度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缺陷。关键字:非营利组织缺陷

第一章导论1.1研究背景

2011年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把中国非营利推上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公众的质疑声浪中。非营利遭遇到了近年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郭美美事件”挫伤了包括非营利在内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使其募捐救助工作遭遇严重fij境,据统计。“郭美美事件”后,6—8月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总额为8.4亿元,比3—5月的62.6亿元下降86.6%。⋯虽然“郭美美事件”表面上看已经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对于大多数民众面言。对于危机事件中非营利的现实认知,更多的是出于感性和情绪,而较少有理性的思索和关怀。对于一个饱经历史沧桑,具有国际性特征而又身处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人道救助团体而言,剖析其信任危机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非营利组织其自身存在的缺陷,故本文笔者主要从非营利组织的主体、客体和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过程三个角度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缺陷。

1.2理论依据

对于非营利组织作为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缺陷,莱斯特.萨拉蒙从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志愿部门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志愿失灵理论,指出了非政府组织的几大缺陷:

1.2.1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就获取资源的方式而言,政府的特征是“强制”,营利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互利”,而非政府组织的特征是“自愿”和“公益”。非政府组织用来“生产”公共产品的资源有三个来源:社会捐赠、政府资助和收费。通常志愿捐款只占非政府组织开支的很少一部,服务性收费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过高则很容易使公民反感,会受到公民的抵制,而且这不符合非政府组织的初衷,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不会将其作为主要资源来源。因此,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政府补贴一直是非政府组织的主要来源,在其预算开支中占主要地位,并还处于上升趋势。但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政府重塑运动,政府越来越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来过多地支持非政府组织了。

1.2.2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实际掌握经济资源的人对如何使用资源有较大的发言权,他们所做的决定往往既不征求多数人的意见,也不必对公众负责和接受监控

1.2.3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非政府组织强调的是志愿性,义工服务,工作常常由有爱心的志愿人士担任,这不可避免影响组织绩效和服务产品质量。同时,由于非政府组织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待遇,因此很难吸引专业人员加盟,这也影响非政府组织功效的发挥。

1.2.4非政府组织对象的局限性。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作为政府失灵的一种补充,非政府组织活动的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如特定的种族、特定的宗教、特定区域的居民、特定的性别和年龄。由于不同非政府组织筹集资金、组织动员能力不同,不同群体受到的服务肯定会不同。以慈善活动为例,如果每个群体都要建立自己的慈善机构,很多机构提供的服务很难产生规模效应,或者成本很高,效率很低。

1.3研究方法

1.3.1比较分析法。由于对非营利组织的缺陷研究主要是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难从实证方法入手,因此笔者采用比较分析法,以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缺陷出发,来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缺陷。


(未完,全文共30053字,当前显示14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