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医患关系现状分析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

作者:刘虎子

【摘要】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也在逐步升级,本文旨在通过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医方因素、患方因素和社会因素,找出矛盾存在的根源,并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以化解医患矛盾,解决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

医患矛盾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频发,双方冲突频繁且部分走向极端化,从正常的医患关系走到言语暴力、肢体冲突甚至发生恶性事件,医患矛盾逐步升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患者捅死一人、致伤三人事件后,某网站设置“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栏结果显示:6161投票人次中有4018人次选择了“高兴”,占到了的65%。据报道,2006年我国内地共发生9831起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打伤医务人员5519人,医院财产损失超过两亿元。其他资料也显示我国医患关系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医方因素,二是患方因素,三是社会因素。

一、医方因素1.医务人员自身问题

1)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上生存,必须要有经济作为支撑,没钱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各个行业中都有人在“逐利”,医务人员也是人,所以存在个别医务人

员有“逐利”现象,所以存在“乱开药、乱检查、过度医疗”等问题,导致患方认为医务人员是为了经济利益给自己看病,一旦结果不好,势必酿成纠纷。2)医疗信息不对等,医务人员都是受过多年医学教育,见过很多的疾病和患者,而患方可能仅仅是因为有了本次的患病经历,才来就医,才来和医务人员打交道。对双方来讲,都是陌生人,是因为疾病把双方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疾病,双方可能永远不会有交集,所以只有对疾病的认识达成共识,才能建立互信关系。而个别医务人员在与患方沟通中没有做到充分的告知、沟通,导致患方未能从医方获得足够的关于自身疾病的资料,而是通过其他渠道,如熟人(可能是医务人员)、网络等,这样获得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一旦与医务人员的解释有出入,势必增加对医方的不信任,处处提防。

3)患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人,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了,一个疾病的救治,除了医疗干预外,心理干预也尤为重要。患者从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变成了一名需要仪器检查、药物甚至手术治疗的患者,而患者家属则从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变成了一名陪侍人,脱离了原来工作岗位,每天在医院跑来跑去,取结果、取药、买饭、喂饭,还得承担各种各样的风险签字义务,心态会有很大的变化,此时,医务人员如果对患方人文关怀不够,不能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安慰、安抚来化解心理“心理”危机,如果再有言行不慎,无异于火上浇油,引发危机。4)医务人员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医务人员,是人就会犯错误,但是由于医务人员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所以他们的错误被视为“零容忍”,就是说一点错误都不能犯。一点点的错误对患者来讲可能就是致残、致死的通知书,也是医患纠纷的导火索。【精欧医管专业提供最具互动价值的医患沟通培训】

2.医学本身局限性和风险性问题

医学是个不完善的学科,它永远跟在疾病的身后,注定了它的滞后,注定了它的局限和由之而来的风险。医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病的同时又造成新的损伤、副作用乃至于死亡,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个道理。医学研究的是复杂的、存在许多未知信息的人,而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经常会出现不可预料的结果。


(未完,全文共15566字,当前显示142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