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济宁改革开放30周年 知识产权局稿件

第一篇:济宁改革开放30周年知识产权局稿件朝阳的事业光辉的历程

――济宁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综述

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孕育诞生,伴随着对外开放,现代知识产权理念引入国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应运而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产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历史性提升。济宁市的知识产权事业和全国一样,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逐步发展起来的。自198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实施以来,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鼓励发明创造和服务经济建设为主线,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逐步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政策体系,突出抓好专利申请,加大专利实施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成立于1992年,其前身是济宁市专利管理局,为县级行政单位,当时与原市科委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内设专利管理办公室。1998年12月,市编委核定济宁市专利管理局为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10人,内设综合科、法规科两个科室。2001年7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1济宁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原市专利管理局更名为市知识产权局。2005年12月,根据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需要,增设协调管理科,增加编制2人;2007年11月,增设规划发展科。目前,市知识产权局内设综合科、法规科、协调管理科、规划发展科四个科室,编制12人。

济宁市知识产权(专利)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全市专利申请量从1985年《专利法》实施之初的每年几件、十几件、几十件,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每年100余件,经历了一个缓慢的上升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从此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专利申请也进入高增长时期,特别是2004年~2007年,从年523件的申请量迅速发展到2856件,连续三年实现了专利申请量的连年翻番。截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申请国内专利9528件,授权专利达到5380件。有15项专利获山东省专利奖,其中兖矿集团的“煤巷煤炭自燃隐蔽火源位臵的红外探测法”专利获得金奖;1项专利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特别金奖;15项发明作品获“山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6项作品获“全国少年儿童宋庆龄发明奖”;1名专利发明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发明家”称号;11位发明人获山东省发明创业奖。市知识产权局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6月,济宁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曲阜市、嘉祥县和菱花集团、邹城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全市的知识产权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宣传培训工作逐步深入,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

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做好知识产权工


(未完,全文共74397字,当前显示13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