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综合改革视阈下有效化解基层债务问题探析

关键词:综合改革;农村;债务问题;债务化解

本文以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解决农村债务的有效做法为切入点,剖析其在农村综合改革中解决农村债务问题的成功经验,有效化解和预防基层债务反弹的合理机制,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我国农村基层债务激增的原因探究

我国农村债务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债务大约在6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对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等都是很大的障碍。从我们的调查分析看,农村债务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负债主体的广泛性。据统计,全国乡镇净债务额乡级1770亿元,每个乡平均400万元;村级1483亿元,每个村平均20万元,乡镇负债面广、量大。乡镇债务覆盖面最广的是中西部地区,60%以上乡镇负债。二是负债内涵的多元性。农村债务既有金融部门贷款,又有民间高息借款;既有兴办企业遗留的贷款,又有挥霍浪费背债;既有村内结算无力支付的债务,又有对外支付能力不够而欠下的债务等等。三是负债总额的累积性。无论是民间借款,还是金融机构贷款,支付的利息和筹资费用都较高,部分民间借贷资金利率高达20%-30%。息转本、本加息,致使农村债务呈逐年递增。四是债务偿还的随意性。农村借贷利率不统一,即使同一债权因债务人不同而借贷利率也不同。加之无人管理,无可供衡量的法律法规标准衡量,导致农村债务偿还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五是债务化解的紧迫性。农村集体债务90%为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大多进入甚至远远超过了还款期。

要想有效地解决债务问题,就要对农村债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一是盲目投资背债。一些村级干部为出政绩,脱离本地人才、技术和管理实际,盲目集资上项目,大搞借贷投入,形成“村村点火,遍地冒烟”。结果是上了一批项目,投了大批资金,搞垮了集体经济。乡镇和村集体甚至脱离地方实际,超过自身财政承受能力,举债建标准化学校、办公楼,搞各种类型的达标活动,上级配套资金十分有限,大部分依靠乡村两级自筹,而筹资渠道主要是向农户集资和向银行借贷。二是乱集资后遗症。税费改革前,农户的负担项目非常多,除农业税、特产税和“三提五统”外,还有各种集资摊派,村委会为了完成硬性任务,只有向银行和民间借贷,农户欠集体,集体欠银行,相互拖欠,形成债务链条。许多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因为执行困难,只好把本应向农民收取的税费,转变为直接向村集体收缴。三是财务监管无序。财务管理混乱,挥霍浪费。部分村组没有制订财务管理办法,有的制订了也不执行,财务开支存在漏洞。部分村干部贪污挪用侵占公款,大吃大喝浪费公款,借债挥霍。四是高息借贷揽债。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债务中,50%以上的是高息借贷款。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能及时偿还,本息相滚,导致债台高筑。五是经济匮乏举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村级经济仍然比较落后,集体财力贫乏,主要依靠农村三项提留支撑。这种单

一、薄弱的财力来源渠道难以满足基层相关支出和建设需求,村集体依靠举债运转现象极为普遍。而税费改革以后,“三提五统”正式取消,更使原村级债务失去了还款支撑。六是财务严重透支。由于许多村集体为了工作省心省力,与上级有关部门设置对口工作人员,由村里负责工资,导致村组织非生产人员过多,开支过大,入不敷出。同时拖欠村干部合理的工资也相应扩大了债务总量。七是干部以权谋私。有些农村基层干部自身素质较差,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什么钱都敢花,没钱就借,借不着就贷,根本不计后果。

二、综合改革视阈下解决我国农村债务的对策思考


(未完,全文共20624字,当前显示14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