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摘要。本文从“公平与效率的基本观点及其一般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既阐明了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也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性,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公平、效率、关系、

一、公平与效率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关系介绍

公平与效率均起源于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公平观”可分为功利主义的公平观、古典自由主义公平观和罗尔斯主义公平观三大类。这三种观点依据不同的思想,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公平的实质。功利主义着眼于结果,它的公平观具有强烈的平均主义色彩;古典自由主义从起点入手,认为公平的实质就是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机会公平;罗尔斯主义的公平思想同时重视了起点和结果,但首先强调的是结果公平。效率思想经历了四个主要演变阶段:古典经济学的自由竞争效率论,即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生产效率、自由竞争促进市场效率、国际贸易提高国际效率;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均衡效率论,包括马歇尔的均衡理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帕累托效率论;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效率论,即国家干预经济运行,才能抚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自由主义的“三化”效率论,即“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

而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西方经济学文献中有三种基本观点:第一种是效率优先。这一观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认为效率是与市场竞争相联系的,而市场竞争又与经济自由相联系。自由既是效率优先的前提,又是效率优先的结果。二是效率本身意味着公平。因为效率取决于努力程度,按照个人的努力程度分配报酬是很公平的。第二种是效率不代表公平,因为效率本身就来源于不公平。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财产占有、接受教育、天赋能力等方面的机会不均

等,竞争时就不在一条起跑线。另外,市场并不是真正按照人们的实际贡献付酬的。第三种是公平与效率交替优先。这种理论认为公平与效率这两个政策目标同样重要,没有先后之分,二者必须兼顾,也就是如何以高效率去获得公平,或者在实现公平的同时把效率损失降到最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又将存在如何的特点呢。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因为效率是建立在牺牲公平的基础上的,而要实现公平必然会有损于效率,这就导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崇尚效率而忽略公平。但是十七大对社会公平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党的文件

中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明确摒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即社会主义是要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但是胡理毅教授认为,“‘效率优先’的理念和原则仍然主导着实际生活,公平虽然在表面形式上的‘兼顾’,而实际生活中却被严重漠视。”而他也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已产生了令人担忧的负面效应:高速增长的经济却出现了分配不公的严峻形势,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又引起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分化,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增加,公共权力备受侵害,社会保障非常脆弱等。而这些负面影响恰恰证明了公平与效率并举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不能只看到公平与效率的对立,而看不见二者之间的统一性。


(未完,全文共22231字,当前显示14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