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梦·我的梦”宣讲材料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深情阐述“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系统论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在其他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及和论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视野宽广、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本质属性、重要遵循和根本保障,对引导全省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自“中国梦”提出以来,从报纸荧屏到街头巷尾,从群到微博客,有关“中国梦”的议论一再升温。“中国梦”为什么会如此打动人心。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这是因为,“中国梦”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

望和高涨热情。

第一,“中国梦”全景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变迁,唤醒了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具有极强的感召力。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曾经长时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然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却屡遭屈辱、磨难。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侵略者多次发动对华侵略战争,把中国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瓜分豆剖的危险、亡国灭种的阴霾,一代又一代中国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敢于在闭关锁国的困境中向往“开放中国”,敢于在风雨如磐的旧社会呼唤“少年中国”,更敢于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为“可爱的中国”流血牺牲……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清末新政;从义和团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进行了种种探索,但都一次次归于失败。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民族的逐梦史才发生了根本转折。中国梦,正是从沉淀了我们全民族集体记忆的历史中孕育生长的,屈辱和苦难是它的土壤,所以它才如此地撼人心魂。

第二,“中国梦”照亮了人们奋发进取的宏伟蓝图,传达了强大的“正能量”,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尚未

成功仍需努力。要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不灰心丧气,不松懈动摇,理想与蓝图尤为可贵。从上世纪80年代我们党提出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到党的十五大上将其具体化为两个百年目标,从“翻一番实现温饱”到“翻一番达到小康”,从“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建设小康”到“建成小康”……正是这些理想目标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赋予了奋斗的意义。“中国梦”就是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确立的一个新目标,它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与科学价值的同时,从话语体系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换,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科学崇高又喜闻乐见的理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更能凝聚广大干部群众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


(未完,全文共22383字,当前显示140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